Loading AI tools
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下的一個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橙腹鹦鹉属(學名:Neophema,台湾作紐費瑪鸚鵡屬)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下的一個屬。[2]本屬為體型較小的鸚鵡,棲息於澳洲的熱帶草原、低矮灌木地、草地等草原地形,在作為寵物飼養時常俗稱為「小草鸚鵡」。[3][4]
本屬首見於義大利鳥類學家托馬索·薩爾瓦多里在1891年出版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鳥類名錄描述。[5]其模式種為建立該屬當下指定的绿宝石鹦鹉。[1]其屬名Neophema由古希臘語的νέος(羅馬化:neos,意指「新的、不同的」)及德國鳥類學家约翰·格奥尔格·瓦格勒於1832年建立的Euphema屬組成。[6][註 1]
| |||||||||||||||||||||||||||||||||||||||||||||
2023年所建立的支序圖[7] |
生物分類學中,本屬原為澳洲草原鸚鵡族的一員,後於1975年漢斯·埃德蒙·沃爾特斯的名錄中與伯基氏鸚鵡屬被一同歸類至新的「紐費瑪鸚鵡族」(Neophemini)下。[8]:283[9]2011年,研究顯示實際上本屬與地棲鸚鵡屬關係較近,並建議將該屬與紐費瑪鸚鵡族合併。[10][11][12]因此現被歸類於澳洲草原鸚鵡亞科地棲鸚鵡族下。[12]
伯基氏鸚鵡屬的鳥類曾為本屬的一員,但現作為本屬的姐妹群存在。[13]再加上更外群的地棲鸚鵡屬,構成整個地棲鸚鵡族。[7][12]有些研究會將紐費瑪鸚鵡屬下再細分為兩個亞屬,分別是以红胁鹦鹉及绿宝石鹦鹉構成的Neophema亞屬;及其他四個物種組成的Neonanodes亞屬,兩者約在300—400萬年前分化。[13]
這些鸚鵡均為身形小巧的綠色鸚鵡,尾巴較長,外側的尾羽則多呈黃色。[3]其中Neophema亞屬的鳥類臉頰為藍色,雄鳥會有額外的藍色羽毛,雌雄異形。[3]Neonanodes亞屬的鳥類並不具有紅色羽毛,雌雄也沒有差異。[3]
本屬物種多於地面覓食,以種子為主。[3][8]:290牠們是社交性的鳥類,常成小群活動,有時也可見群體繁殖的情況。[3][8]:288
該屬鸚鵡均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所保護,除了橙腹鸚鵡被列於附錄一之外,其餘物種均列於附錄二內。[14]橙腹鸚鵡在野外的族群因遭到棲地損失、碎片化、退化及火災的影響,於2017年時僅在唯一已知的棲息地中餘下12隻雄鳥和2隻雌鳥。[15]1986年以來,就已進行相關繁殖計畫,並已在各地的繁殖中心中繁殖了逾300隻個體。[15]
本屬鳥類常作為寵物飼養,其中红胁鹦鹉(俗稱「光輝鸚鵡」)、绿宝石鹦鹉(俗稱「桔梗鸚鵡」)連同分類關係親近的伯基氏鸚鵡(俗稱「秋草鸚鵡」)是當中最常被飼養的種類。[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