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分
等级排名制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Elo等级分制度(英語:Elo rating system)是指由匈牙利裔美国物理学家Arpad Elo创建的一个衡量各类对弈活动水平的评价方法,是当今对弈水平评估公认的权威標準,且被广泛用于国际象棋、围棋、足球、篮球等运动。線上遊戲的竞技對戰系統也常採用此分級制度。
ELO評級制度是衡量選手在一項賽事中的競技水準的排名系統。它是一個工具,可以為世界頂級國際西洋棋棋手排名。[1]
ELO等級分制度被廣泛用於排名賽之中。普通的國際比賽都採取淘汰賽制度,因為只要知道冠軍是誰就行了,不需要為每個選手進行強弱排名。但如果想知道中間名次的排名,參賽的每個選手的技術水準排名,一般來說多人或者多隊伍的比賽,要採取循環賽的制度,來排名出每個人之間的強弱,勝場最多就是最強大的參賽者,勝場最少就是最弱的參賽者,依照勝敗比例來進行排名。但循環賽的缺點在於若有大量參賽者,就必須進行大量的循環比賽才能夠對每位參賽者進行排名,進而改進就使用了ELO等級分制度,用統計學和數學對選手進行測量和評估,來對選手進行排名。
历史
Elo等级分制度是基于统计学的一个评估棋手水平的方法。美国国际象棋协会在1960年首先使用这种计分方法。由于它比先前的方法更公平客观,这种方法很快流行开来。1970年国际棋联正式开始使用等级分制度。
计分方法
假设棋手A和B的当前等级分分别为和,则按Logistic distribution A对B的胜率期望值当为
类似B对A的胜率为
假如一位棋手在比赛中的真实得分(胜=1分,和=0.5分,负=0分)和他的胜率期望值不同,则他的等级分要作相应的调整。具体的数学公式为
公式中和分别为棋手调整前后的等级分。在大师级比赛中通常为16。
例如,棋手A等级分为1613,与等级分为1573的棋手B战平。若K取32,则A的胜率期望值为,约为0.5573,因而A的新等级分为1613 + 32 · (0.5 − 0.5573) = 1611.166
国际象棋中的等级分
国际象棋中,等级分和棋联称号的大致对应为
- 2500分以上:国际特级大师
- 2400-2499分:国际大师
- 2300-2399分:棋联大师
历史上,共有13位棋手的等级分曾超过2800分。他们是马格努斯·卡尔森、卡斯帕罗夫、法比亚诺·卡鲁阿纳、列冯·阿罗尼扬、苏伟利、沙克里亚尔·马梅迪亚洛夫、马克西姆·瓦谢尔-拉格拉夫、克拉姆尼克、托帕洛夫、阿南德、中村光、丁立人和亚历山大·格里修克。其中马格努斯·卡尔森于2014年5月创造了2882分的历史最高等级分纪录。
参见
注釋
延伸閱覽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