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作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E♭大調第5號鋼琴協奏曲,作品73,又喚作「帝皇」或「皇帝」協奏曲[註 1],乃貝多芬的第五首鋼琴協奏曲作品,貝多芬曾將此作品獻予奧地利的魯道夫大公。
1809年4月至5月間,奧地利遭到法軍攻擊,維也納陷入四面楚歌之中。貝多芬亦在機緣巧合下,躲進弟弟的地窖當中,以枕頭遮蓋著頭隔著法軍之炮火,至於身兼貝多芬學生及朋友的魯道夫大公,更因此逃往城外。次年1月,當魯道夫大公凱旋時,貝多芬遂將此作品獻給了他,及在1810年2月4日將手稿交予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音乐出版社。
受到戰事影響,首演被迫移師至維也納以外地方,然而,1811年11月28日在萊比錫之首演,反而獲得空前成功,各報章亦因而稱讚該曲為「有史以來最獨一無二、最天馬行空、最傳神,亦是最困難的協奏曲之一」。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2 2 2 2—2 2 0 0—tmp—str"[1]。
此首合共40分鐘之協奏曲,共分下列三段樂章:
本樂章之曲式十分龐大,約長二十分鐘,比其餘任何一個樂章長多於一倍。樂章以雄偉之姿態開始,由整個樂團演奏三個宏亮的和弦,中間穿插著鋼琴踏沓而來的琶音。鋼琴炫技的樂段過後,樂團奏出本樂章之主旋律,鋼琴則在九十五小節後方才出現,並以簡單之上行音階作引子,輕柔地帶出樂團奏起的一個主題。接著鋼琴跟樂團展開篇幅較長之對答,情緒跌宕起伏,其中一段鋼琴以厚重的和弦及應對管樂,靈感似乎來自法軍及奧軍於維也納之戰役。
此段落開始之時,先以弦樂以弱音演奏出溫柔而仿照詩歌之樂段,使得全個樂章增添夜闌人靜之感覺。其後則變得極簡樸—鋼琴以奇幻下行旋律作獨奏,及將開首樂段移至隨後作進一步發展,使得內容極為精緻。
本樂段帶有歡欣氣氛,先以七部迴旋曲(ABACABA)作開端,接著由奏鳴曲式與迴旋曲混合,到最後以鋼琴引發之華彩樂段作結。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