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五桠果科五桠果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倫桃(學名:Dillenia indica;英語:elephant apple、Indian dillenia)[1],別稱擬琵琶、第伦桃等[2][3][4],為五椏果科五椏果屬植物[1][5]。果肉含粘液果膠帶酸味,可製酸味飲料、果汁或果醬[2][3][4][6]。在印度,第倫桃果實的萼片可作蔬菜食用;在馬來西亞,其果實可加入咖喱,果肉則用於洗髮[7][8]。果肉亦有止咳、解熱之效;葉及樹皮可作收斂劑[3],葉的汁液可治禿頭,樹皮可治鵝口瘡[7][8]。第倫桃的葉因與枇杷叶相似,故而有拟枇杷的別稱[9]。第倫桃的果實外層包著肥厚的萼片,看似綠色的桃子,故而得名[2][3]。
其种加词“indica”意为“印度的”。
现接受名为菲岛五桠果(Dillenia philippinensis Rolfe, 1884)。
第倫桃原產於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夏威夷,現分布於中國、台灣、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中南半島、菲律賓及印尼爪哇等地;中國國內分布於雲南南部,福建福州及廈門也有引種。喜生於山谷溪旁水濕地帶,土壤需排水好,喜高溫多濕環境,喜全日或半日照,耐旱,耐強風吹襲,不耐寒,生長適溫23-32攝氏度,板根具有抓地之效,不適合在鹼性土壤中生長,以肥沃壤土為佳,播種法繁殖。[4][6][10][11][12]
第倫桃是一種常綠半落葉中喬木植物,胸徑寬約1米,高約20-25米;花期春夏季,果期冬季。
第倫桃的花與果不易區分,在於花萼肥厚,花朵開放前緊密包裹,花謝之後又會合上,果實成熟也不再裂開,所以大部分的時間看來就是一個球體,除非剝開,否則難以看出是花是果。
台灣的第倫桃最早是在1901年由夏威夷引進。早期引進臺灣應該是當作果樹,後來幾乎只是作為景觀樹木利用,現在不少公園與校園中都可看到。較少做為行道樹,因碩大果實落地可能傷人,粘液也容易讓人車滑倒[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