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希臘語:Πρώτη Σύνοδος της 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ς;拉丁語:Concilium Constantinopolitanum Primum)是於381年五月至六月在君士坦丁堡由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舉行的第二次天主教大公會議。[1][2]召开场所为君士坦丁堡神圣和平教堂。作为第二次大公会议,可以将其看作是通过大会方式取得除西方教会以外教内共识的一次尝试。[3]此會議繼續討論聖父(即天父)及聖子(即耶穌)本質的教義。結果,此大公會議修訂了《尼西亞信經》的內容,並獲得一致通過。進一步奠下三位一體的神学教義。会议的结果则由451年的迦克墩公会议重申并确认。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死後,繼位的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支持亞流派。故此,聖父(即天父)及聖子(即耶穌)本質的教義并未平息。在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死後,繼位的狄奧多西一世於公元380年入教。狄奧多西一世反對亞流教派,更頒布一系列法令支持基督教,確立其國教的地位。在此政治背景下,狄奧多西一世於381年召開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欲藉此解決基督教的長期紛爭。是次大公會議由额我略·纳齐安主持,共186位主教出席。
由於《尼西亚信经》没有提及圣神的神性,故此會議除重新肯定《尼西亚信经》外,更宣告了「圣灵具有神性」的信仰。再定亞流教派為異端。此後,三位一體的神學教義才正式成為基督教傳統教義。會議還限制了主教在其教区内的司法审判权和宣布:「君士坦丁堡主教在羅馬主教之後,亦享有首席的尊榮,因為君士坦丁堡是新羅馬。」[4]
会议共颁布了七条教会法,其中四条是教义性质的,三条是教规性质的。正教會和東方正統教會接受并承认全部七条教会法。而天主教會仅承认前四条。[5]其原因是由于天主教会认为前四条教会法被收录于最早的记录中,并宣称后三条是附加的。[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