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心(620年代—639年),唐朝初年太常寺的樂人,皇太子李承乾的情人。
新旧两《唐书》、《资治通鉴》记载,称心年十余岁,美姿容,善歌舞,太子李承乾深为嬖爱。道士秦英、韦灵符、朱灵感等以“左道”,也得以亲幸太子。唐太宗听说后,大怒,将称心、秦英、韦灵符等人全部处死,连坐被斩首有数人。唐太宗大加斥责太子李承乾。太子认为是有夺嫡之心的魏王李泰告发,并思念称心不已,在东宫中修了一个小屋,立称心的像,早晚祭奠,树立称心的坟墓,日日在墓前徘徊,痛哭流涕,追赠称心官爵,树立石碑。数月不肯朝见,父子愈加关系恶化。[1]
佛教史料《续高僧传》等记载,称心实际是受道士秦英与僧人法琳等的佛教之争牵连而死,官方史书未记载其生逝年或受诛的具体经过,在佛教史料中却有更具体且客观的记载。而秦英被处死并牵连数人受诛(包括称心)发生于贞观十三年(639年)冬[2],所以称心的死亡时间是有具体记载的,且可由死时十几岁推断称心大概率出生于620年代(即620~629年)。
《旧唐书·列传·卷二十六》:有太常乐人年十余岁,美姿容, 善歌舞,承乾特加宠幸,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大怒,收称心杀之,坐称心死者又数 人。承乾意泰告讦其事,怨心逾甚。痛悼称心不已,于宫中构室,立其形像,列偶 人车马于前,令宫人朝暮奠祭。承乾数至其处,徘徊流涕。仍于宫中起冢而葬之, 并赠官树碑,以申哀悼。承乾自此托疾不朝参者辄逾数月。
《续高僧传·卷二十四·唐终南山龙田寺释法琳传七》:至十三年冬,有黄巾秦世英者,挟方术以邀荣,遂程器于储贰,素嫉释种,阴陈琳《论》谤讪皇宗,罪当罔上。帝勃然下敕沙汰僧尼,见有众侣宜依《遗教》,仍访琳身,据法推勘。琳扼腕奋发,不待追征,独诣公庭,轻生徇理,乃絷以缧绁。下诏问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尊祖重亲,寔由先古。何为追逐其短,首鼠两端,广引形似之言,备陈不逊之喻?犯毁我祖祢,谤黩我先人,如此要君,罪有不恕。”琳答曰:“文王大圣,周公大贤,追远慎终,昊天靡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虽有宗周,义不争长。何者?皇天无亲,竟由辅德。古人党理而不党亲,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虽亲有罪必罚,虽怨有功必赏,赏罚理当,故天下和平。老子习训,道宗德教,加于百姓,恕己谦光,仁风形于四海。”又云:“吾师名佛,佛者觉一切人也,干竺古皇,西升逝矣。讨寻老教,始末可追,日授中经,示诲子弟,言吾师者善入泥洹,绵绵常存,吾今逝矣。今刘、李所述,谤灭老氏之师,世莫能知。着兹《辩正论》有八卷,略对道士六十馀条,并陈史籍前言,实非谤毁家国。”自后辩对二十馀列,并据琳词,具状闻奏。敕云:“所著《辩正论》〈信毁交报篇〉曰:'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且赦七日,令尔自念,试及刑决,能无伤不?”琳外缠桎梏,内迫刑期,水火交怀,诉仰无路,乃缘生来所闻经教及三圣尊名铭诵心府,拟为显应。至于限满,忽神思飘勇,横逸胸怀,欢庆相寻,顿忘死畏,立待对问。须臾敕至,云:“今赦期已满,当至临刑,有何所念,念有灵不?”琳援笔答曰:“自隋季扰攘,四海沸腾,役毒流行,干戈竞起,兴师相伐,各擅兵威,臣佞君荒,不为正治,遏绝王路,固执一隅。自皇王吊伐,载清陆海,斯寔观音之力,咸资势至之恩,比德连踪,道齐上圣,救横死于帝庭,免淫刑于都市。琳于七日已来,不念观音,唯念陛下。”敕治书侍御史韦悰问琳:“有诏令念观音,何因不念,乃云惟念陛下?”琳答:“伏承观音圣鉴,尘形六道,上天下地,皆为师范。然大唐光宅四海,九夷奉职,八表刑清,君圣臣贤,不为枉滥。今陛下子育恒品,如经即是观音,既其灵鉴相符,所以唯念陛下。且琳所著《正论》,爰与书史伦同,一句参差,任从斧钺。陛下若顺忠顺正,琳则不损一毛;陛下若刑滥无辜,琳则有伏尸之痛。”具以事闻,遂不加罪,有敕徙于益部僧寺。行至百牢关菩提寺,因疾而卒,时年六十九。 沙门慧序,经理所苦,情结断金,晓夕同衾,慰抚承接。及命将尽,在序膝上,序恸哭崩摧,泪如驶雨,乃召诸关旁道俗,葬于东山之顶,高树白塔,勒铭志之。行路望者,知便下泪。序本雍州武功人,善经籍,通佛理,明《摄论》,以为敷化之训。体道开俗,言无品藻,将护游僧,用为家操。本住京辇,后移梁益,以百牢冲会,四方所归,道俗栖投,往还莫寄,序乃宅寺关口,用接远宾,故行侣赖之,咏歌盈耳。 于时治书侍御史韦悰审英饰诈,乃奏弹曰:“窃以大道郁兴,冲虚之迹斯阐;玄风既播,无为之教实隆。未有身预黄冠,志同凡素者也。道士秦英颇学医方,薄闲咒禁,亲戚寄命,羸疾投身,奸淫其妻,禽兽不异。情违正教,心类豺狼,逞贪竞之怀,恣邪秽之行。家藏妻子,门有姬童,乘肥衣轻,出入衢路,杨眉奋袂,无惮宪网,健羡未忘,观缴在虑。斯源不殄,至教式亏,请置严科,以惩淫侈。”乃入大理,竟以狂狷被诛,公私怪其死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