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
中国作家 (1919-199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作家 (1919-199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牧(1919年8月19日—1992年10月14日),原名林派光,乳名林阿書,又名林顽石、林覺夫、林角夫[注 1],广东澄海人,生於香港,中国現代作家。
秦牧是廣東省汕頭市澄海縣東裡鎮樟林人,本名林派光[1],童年和少年時曾僑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1932年回國,在澄海、汕頭和香港求學,1934年以“林顽石”之名在汕头一中就读,1935年更以“顽石”为笔名首次投稿,1936年在香港华南中学开始使用“林觉夫”一名[1]。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教師和編輯等工作,1939年在韶关开始使用“秦牧”这一笔名,取“结束秦苛,消除横暴之后,在关中原野上自由放牧、尽情驰骋”之意,1941年在桂林亦曾使用“吴瑜”、“但珂”、“史铁儿”等笔名[1]。抗戰勝利後,在香港過了三年專業寫作生活。 1949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區縱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秦牧歷任廣東省文教廳科長,中華書局廣州編輯主任,《羊城晚報》副總編輯,196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2年發表散文集《藝海拾貝》。 1966年文革爆發,在《北京晚報》撰寫《燕山夜話》專欄雜文的前人民日報社長兼總編輯鄧拓被揪出來批判。廣東省委響應中央號召,也推出《羊城晚報》副總編輯秦牧作為相應鬥爭對象,在全省掀起批判大毒草《藝海拾貝》運動。參加批判的師生幾乎沒有人讀過《藝海拾貝》,也不知道何以是毒草。後來才知道秦牧寫了毛澤東回韶山文章,內有記述毛上山掃墓,在墓前念念有詞內容。此時運動已經深化為揪鬥黨內走資派,秦牧因為級別太低,就從報刊上消聲匿跡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秦牧在1979年至1992年的14年间出书31部[1]。1992年10月14日11时10分,秦牧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73岁[2]。其遗孀、同为作家的吴紫风则于2011年4月12日零时10分在广州逝世[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