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眼樹蛙(学名:Kurixalus berylliniris),又名碧眼树蛙,为树蛙科原指樹蛙屬的一種,碧眼樹蛙是2016年從艾氏樹蛙分出來的新種[7],模式產地在臺東縣卑南鄉利嘉林道[5],
分佈
其主要棲息於台灣海拔225—1,250米(738—4,101英尺)山區潮濕的灌木叢或草原。
描述
公蛙體長29—42.3毫米(1.14—1.67英寸)、母蛙體長27.6—46.3毫米(1.09—1.82英寸)[2][6]。此種體色變化較大,體色可從短時間內淡褐色變化到綠色。皮膚上有許多顆粒狀的突起,四肢外側的顆粒突起則為白色。背部有一個呈X或H型的深色斑紋,小腿和足部相接處的有明顯的白點。雄蛙有單一外鳴囊。[7]
與艾氏樹蛙跟王氏樹蛙不同的是,有些個體眼睛虹膜會呈現翠綠色。且手掌內掌突大而明顯,雄性婚墊扁平肥大。[7]
生態
碧眼樹蛙為樹棲夜行性蛙類。習性與艾氏與王氏樹蛙相近,有於樹洞中產卵、雌雄親代會護巢、雌蛙會產下未受精卵供蝌蚪食用等特殊生殖習性。但這三種樹蛙的主要繁殖季節不同,雄蛙於繁殖求偶時的鳴叫聲也有顯著差異。[8]
生態習性和艾氏樹蛙一樣,雄蛙會躲到有水的竹筒或樹洞內鳴叫,叫聲是較規律的「逼逼、逼逼」。九月至次年三月是主要的繁殖期。[7]
保护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9]。
参考來源
扩展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