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家長之下之戰中擊破征東軍並上洛之際,留在鎌倉的嫡男義詮被任命為執事。但是在阻止顯家南下時失敗,於是令到尊氏一時間敗走。後來在壓制九州後再次上洛,在鎌倉迎撃為了討伐擁立北朝的尊氏而再度率大軍南下的顯家,不過最後敗北並戰死(杉本城之戰)。 後任奥州總大將石塔義房和關東執事上杉憲顯被派遣。奥州總大將和關東執事發展成後來的奥州管領、關東管領。
观应扰乱房率軍進入京都,將足利義詮驅逐至近江;關東方面,宗良親王、新田義興等人攻陷鎌倉。足利義詮見和談已破局,恢復「觀應」年號,號召全國武士反擊,3月,接連奪回鎌倉及京都,5月,後村上天皇退回南朝根據地賀名生。8月17,北朝彌仁践祚,為後光嚴天皇。 觀應之亂,足利直義雖然去世,然足利直冬、石塔義房
足利义诠義詮任命斯波義將為管領。1363年大內氏、山名氏先後前來參謁,幕府政權得到鞏固;同時仁木義長和桃井直常、石塔賴房回歸幕府,推進了同南朝的講和。同年在義詮的奏請下,後光嚴天皇下詔編纂第19部敕撰和歌集──《新拾遺和歌集》。1365年陰曆2月將邸宅遷到了三條坊門萬里小路的新邸。其間義
鎖港南北石塔鎖港南北石塔,是位於澎湖馬公市鎖港里的兩處石塔,2000年1月28日登錄為澎湖縣縣定古蹟。 鎖港石塔由南塔及北塔二者所組成,約建於清代道光年間,位於鎖港舊聚落北方,據稱原石塔所在處有一高起小沙丘,為聚落靠山,因澎湖地理環境多風沙、氣候惡劣,在強勁的東北季風而漸消失,於是當地產生了一句諺語「鎖管港了
東龍洲該島東岸長期受風浪侵蝕,因而形成了衆多「通窿」的海蝕洞,東龍之名,即從「通窿」的諧音而來。 東龍洲石刻是香港史前時期的石刻,證明該時已有人類到訪或聚居。 北宋時,東龍洲上有石塔,現已不存。南宋時,九龍蒲岡村林姓林松堅、林柏堅駕駛艚船出海遇到颱風,船毀貨失。他們兩人力挽船篷,緊抱船上祀祭的林氏大姑神主,浮到東龍洲(南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