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盲鰻科(學名:Myxini),也稱盲鰻目(學名:Myxiniformes)、穿口蓋目(學名:Hyperotreti),是一类海洋脊椎動物,在食物链上屬於食腐动物。過去是無頜總綱之下的一目,現在則是無頜總綱下的圓口綱下的一亞綱。
盲鰻廣泛分布於全球三大洋的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海域,几乎所有的种类生活在大陆架边缘的深海中。[3]
盲鰻目是唯一已知的有頭骨但沒有脊椎的活體動物,儘管它們確實有未發育的椎骨,其的外形裸露且光滑柔軟,有一個半規管和嗅囊,在上皮組織有數個皮摺,嗅神經束是分離的,魚體前半段為圓柱狀,後半段則較側扁,如蛇狀。具有軟骨質頭骨和由角蛋白組成的齒狀結構。體色從粉紅色到藍灰色,可能存在黑色或白色斑點。其屬於早期具有感光能力之魚類,3隻眼睛受皮層包覆,只能測光暗而沒有視野可言;沒有明顯的骨骼、頭部跟眼肌,故只能靠口部有幾根肉質狀的短鬚來辨識。盲鰻的嘴在軟骨板上有兩對角質的梳狀牙齒,可以伸縮,這些牙齒用於抓住食物並將其拉向咽部[4],身體側的外鰓孔大約1至16对,黏液腺發達,受刺激時會分泌大量黏液以防禦捕食者[5]。同時也是现存脊椎動物中较原始的一类,沒有上下頷,和近親八目鰻一樣口部都呈圓形,主要以生病、行動緩慢的魚類作為覓食對象。已知最古老的化石出現於大約3.1億年前的晚石炭世,現代典型代表種首次記錄在大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
盲鰻可以從專門的黏液孔分泌大量的乳狀纖維狀黏液,當釋放到海水中時,黏液會在0.4秒內膨脹到原來大小的10,000倍[6],盲鰻分泌的黏液具有非常細的纖維,使其比其他動物分泌的黏液更耐用、更易保持[7]。纖維由蛋白質製成,也使黏液變得柔韌。如果被掠食者抓住,可以迅速釋放大量黏液來逃脫。如果它們仍然被捕獲,可以將自己打成一個反手結,然後從動物的頭部到尾部,刮掉粘液並將自己從捕獲者手中解救出來。
盲鰻的眼睛缺乏水晶體、眼外肌和更複雜的脊椎動物中常見的三種運動性顱神經,現存盲鰻也沒有頂眼[8][9] ,眼睛部分被軀幹肌肉組織覆蓋。但從出土的化石顯示,在石炭紀出現有複雜眼睛構造的類似盲鰻的脊椎動物,證實盲鰻的眼睛並不是擬形的,而是退化[10][11]。
盲鰻的呼吸方式通常是透過咽部吸入水,經過軟顎腔,然後將水通過內部鰓囊,根據物種的不同,鰓囊的數量從5對到16對不等[12]。鰓袋單獨打開,但在盲鰻屬(Myxine)魚類中,開口已合併,管道從皮膚下的每個開口向後延伸,在腹側形成一個共同的孔,稱為鰓孔。食道還會透過沒有呼吸組織的咽皮管(食道皮管)連接到左鰓開口,因此左鰓開口比右鰓開口大。此咽皮管用於清除咽部的大顆粒,此功能也部分透過鼻咽管進行。盲鰻還具有發達的真皮毛細血管網絡,當動物埋在缺氧泥漿中時,可為皮膚提供氧氣,並且對缺氧和缺氧具有較高的耐受性,具有發達的無氧代謝[13],皮膚也被認為能夠進行皮膚呼吸[14]。
盲鰻是脊椎動物中血壓最低[15]和最原始的液體平衡類型之一就是這些生物。每當細胞外液增加時,血壓就會升高,而腎臟會排出多餘的液體。盲鰻的血液量與體重之比是所有脊索動物中最高的,每100公克體重含有17毫升血液。盲鰻有一顆真正受神經支配的心臟,其循環系統還包括遍佈全身的多個輔助泵,這些泵被認為是輔助「心臟」。
盲鰻肌肉組織與有頜脊椎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既沒有水平隔膜,也沒有垂直隔膜,而在有頜脊椎動物中,隔膜是分隔下軸和軸上肌肉組織的結締組織的連接處。然而,盲鰻確實像所有脊椎動物一樣具有真正的肌節和肌隔。盲鰻的骨骼由頭骨、脊索和尾鰭條組成。第一張盲鰻內骨骼圖由Frederick Cole於1905年繪製。盲鰻的舌器由軟骨基部組成,軟骨基部帶有兩個覆蓋牙齒的板(齒板),並通過一系列大型軟骨軸鉸接。盲鰻的鼻囊相當大,包括襯有軟骨環的纖維鞘。
在大多數國家,通常不被食用,但蒲氏黏盲鰻在朝鮮半島和在日本的韓國人中被視為食物。在一些地區,特別是長崎縣和新潟縣,日本人也將其作為當地美食享用,價格昂貴,皆為底拖網捕獲,又皮強韌而柔軟,多用來製作皮帶及錢包,而大量被漁撈,產量逐漸減少。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