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盧亭(又稱為盧餘、盧亨魚人、盧亭魚人)是傳說中的一種半人半魚的生物,為中國東晉年間地方民變首領盧循之後,居於香港大奚山上(大奚山為今大嶼山和香港島等島嶼的合稱),是一個於香港大澳及珠海萬山群島一帶出沒的神秘族群。有關於他們的神秘傳說,從東晉一直到現今都有流傳。所謂的「盧亨魚人」或「盧亭魚人」,都是一些外貌與一般人有異的人,在香港的傳說指他們的身上長有鱗片,而且愛吸雞血。有時會用漁獲與大澳的居民換雞,亦有時潛入農家偷雞。
早在東晉時就已有記載有關「盧亭人」的說法,不過有關這些盧亭人的描述,與今日有關「盧亨魚人」的傳說不同。因此雖說「盧亨魚人」其實是「盧亭魚人」的一字之轉,但有關說法未有得到證實。
唐朝劉恂《嶺表錄異》卷上:「盧亭者,盧循昔據廣州,既敗,餘黨奔入海島,野居,惟食蠔蠣,疊殼為牆壁。」
宋朝周去非《嶺外代答·外國門下·蜑蠻》:「廣州有蜑一種,名曰盧停,善水戰。」
明朝蔡汝賢《嶺海續聞》:「盧亭,人屬,胎生,黃睛,短髮。出沒海洋,以魚蝦為食。惟雄者後有小尾,長寸餘;其牝牡則人也。語侏𠌯,不可辨。蛋人諳其性,得其小者育之,衣以樹皮、木葉,長令捕魚、採珠、取珊瑚,極便捷。其性專慤,與山犺等。乃身腥穢,不可近。嘉靖間,備倭黑孟陽捕海寇,得一於舟中,呈解粵省;因食火食,死焉。識者謂為盧亭。無乃鮫人之類也乎?(能伏水一、二月。正德間香山漁者罾中曾獲一人。)」
明朝顧炎武著《天下郡國利病書》:「晋賊盧循敗入廣,從舟逃居水上,久之,無所得衣食,生子皆赤體,謂之盧亭。嘗下海捕魚為充食,其人能於水中伏三四日不死,盡化為魚類也。」
清朝筆記《廣東新語·鱗語》:「有盧亭者,新安大魚山與南亭竹沒老萬山多有之。其長如人,有牝牡,毛髮焦黃而短,眼睛亦黃,而黧黑,尾長寸許,見人則驚怖入水,往往隨波飄至,人以為怪,競逐之。有得其牝者,與之媱,不能言語,惟笑而已,久之能著衣食五穀,攜之大魚山,仍沒入水,蓋人魚之無害於人者。」
清朝東莞人鄧淳著《嶺南叢述·諸蠻》:「大奚山,三十六嶼,在莞邑海中,水邊岩穴,多居蜑蠻種類,或傳係晉海盜盧循遺種,今名盧亭,亦曰盧餘,似人非人,獸形鳺舌,椎䯻裸體。」
盧亭一族,据传居於大奚山上,本來與漢人少有来往。南宋慶元三年,广东茶盐提举徐安国查捕販賣私鹽,引發大奚山鹽民起義,招致官府出兵攻剿“作乱”的島民。或曰此即卢亭人,而倖存者為今日蜑家人的始祖[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