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美国篮球运动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皮特·馬拉維奇(英語:Pete Maravich,1947年6月22日—1988年1月5日),綽號「手槍皮特」(Pistol Pete),已故國家籃球協會球星。身高六呎五吋,司職後衛,能傳擅射,手法花巧刁鑽,被奉為NBA史上最出色的「娛樂家」(showman)之一,约翰·哈夫利切克称他是那个时代最佳的持球者。
個人資料 | |
---|---|
出生 | 美国賓夕法尼亞州阿里奎帕 | 1947年6月22日
逝世 | 1988年1月5日 美国加利福尼亞州帕萨迪纳 | (40歲)
國籍 | 美国 |
登錄身高 | 6英尺5英寸(1.96米) |
登錄體重 | 197磅(89公斤) |
職業資料 | |
大學 |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 |
NBA選秀 | 1970年 / 輪次:1 / 總順位:3 |
被亞特蘭大老鷹選中 | |
職業生涯 | 1970年–1981年 |
位置 | 得分後衛 |
號碼 | 44 , 7 , 23 |
生涯歷史 | |
1970–1974 | 亞特蘭大老鷹 |
1974–1980 | 新奧爾良爵士隊 |
1980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生涯焦點與獎項 | |
| |
生涯數據 | |
得分 | 15,948 (24.2 ppg) |
篮板 | 2,747 (4.2 rpg) |
助攻 | 3,563 (5.4 apg) |
NBA.com上的資料 | |
Basketball-Reference.com上的資料 | |
作为球员入选篮球名人堂 | |
大学篮球名人堂 于2006年入选 |
父親為籃球教練,自小已接受正規的籃球訓練。1966年入讀路易西安納州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當時其父為該校籃球隊教練。按照當時規定,新生不能代表校隊出賽。以後的三年,鋒芒畢露,尖新的球技、鬆跨的灰襪開始成為他的標誌。三年大學生涯共得分3,667,平均每場44.2分,兩項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1970年展開職業生涯,加入亞特蘭大老鷹。效力四個球季,被換到新奧爾良爵士隊(猶他爵士隊的前身),重返路州,度過職業生涯的黃金期。1979-80年球季被換至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充當第六人,跟當年的新人拉里·伯德為隊友。球季結束後,因傷患宣布退休。
職業生涯出賽688場,總得分15,948,平均每場得分24.4,一場最高得分68。五次入選明星賽,1977年當上得分王(平均每場得分31.1)。
退休後皈依基督教,戒掉酗酒的陋習,以公眾人物的身分宣揚自己的信仰,並製作籃球錄像教材 (Pistol Pete's Homework Basketball video)。1987年入選籃球名人堂,為歷來最年輕的入選者。1988年,在一場即興的籃球賽中心臟病發,送醫後不治。驗屍結果顯示,他的心臟只有一條冠狀動脈,而非正常的兩條。
為紀念這位一代球星,其母校的主場館易名為皮特‧馬拉維奇綜合中心(Pete Maravich Assembly Center)。1991年,好萊塢製作了一套以其生平為題材的電影(Pistol Pete)。1996年,馬拉維奇入選NBA50大巨星,是唯一一位在入選時已離世的球星。
* | Led the league |
賽季 | 球隊 | GP | GS | MPG | FG% | 3P% | FT% | RPG | APG | SPG | BPG | PPG |
---|---|---|---|---|---|---|---|---|---|---|---|---|
1970–71 | 亞特蘭大老鷹 | 81 | ... | 36.1 | .458 | ... | .800 | 3.7 | 4.4 | ... | ... | 23.2 |
1971–72 | 亞特蘭大老鷹 | 66 | ... | 34.9 | .427 | ... | .811 | 3.9 | 6.0 | ... | ... | 19.3 |
1972–73 | 亞特蘭大老鷹 | 79 | ... | 39.1 | .441 | ... | .800 | 4.4 | 6.9 | ... | ... | 26.1 |
1973–74 | 亞特蘭大老鷹 | 76 | ... | 38.2 | .457 | ... | .826 | 4.9 | 5.2 | 1.5 | .2 | 27.7 |
1974–75 | 新奧爾良爵士 | 79 | ... | 36.1 | .419 | ... | .811 | 5.3 | 6.2 | 1.5 | .2 | 21.5 |
1975–76 | 新奧爾良爵士 | 62 | ... | 38.3 | .459 | ... | .811 | 4.8 | 5.4 | 1.4 | .4 | 25.9 |
1976–77 | 新奧爾良爵士 | 73 | ... | 41.7 | .433 | ... | .835 | 5.1 | 5.4 | 1.2 | .3 | 31.1 |
1977–78 | 新奧爾良爵士 | 50 | ... | 40.8 | .444 | ... | .870 | 3.6 | 6.7 | 2.0 | .2 | 27.0 |
1978–79 | 新奧爾良爵士 | 49 | ... | 37.2 | .421 | ... | .841 | 2.5 | 5.0 | 1.2 | .4 | 22.6 |
1979–80 | 猶他爵士 | 17 | ... | 30.7 | .412 | .636 | .820 | 2.4 | 3.2 | .9 | .2 | 17.1 |
1979–80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26 | 4 | 17.0 | .494 | .750 | .909 | 1.5 | 1.1 | .3 | .1 | 11.5 |
生涯 | 658 | ... | 37.0 | .441 | .667 | .820 | 4.2 | 5.4 | 1.4 | .3 | 24.2 | |
明星賽 | 4 | 4 | 19.8 | .409 | ... | .778 | 2.0 | 3.8 | 1.0 | 0.0 | 10.8 |
賽季 | 球隊 | GP | GS | MPG | FG% | 3P% | FT% | RPG | APG | SPG | BPG | PPG |
---|---|---|---|---|---|---|---|---|---|---|---|---|
1971 | 亞特蘭大老鷹 | 5 | ... | 39.8 | .377 | ... | .692 | 5.2 | 4.8 | ... | ... | 22.0 |
1972 | 亞特蘭大老鷹 | 6 | ... | 36.5 | .446 | ... | .817 | 5.3 | 4.7 | ... | ... | 27.7 |
1973 | 亞特蘭大老鷹 | 6 | ... | 39.0 | .419 | ... | .794 | 4.8 | 6.7 | ... | ... | 26.2 |
1980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9 | ... | 11.6 | .490 | .333 | .667 | .9 | .7 | .3 | .0 | 6.0 |
生涯[1] | 26 | ... | 29.1 | .423 | .333 | .784 | 3.6 | 3.8 | ... | ... | 18.7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