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皮膚炎(Dermatitis)是一群導致皮膚發炎的疾病[1]。這些疾病的特點是瘙癢,皮膚紅和皮疹[1]。如果病程初期,可能會有小水泡,若是長期的皮膚炎,皮膚可能會變厚[1]。影響的皮膚區域可以從局部到整個身體[2][1]。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10月6日) |
皮膚炎是一群皮膚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和鬱滯性皮膚炎[1][2]。皮膚炎的確切原因往往不清楚[2],通常包含外來的刺激、過敏和不良靜脈回流。皮膚炎的類型一般取決於患者的病史和皮疹的位置,例如,刺激性皮膚炎常常發生於潮濕的雙手,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可能會在暴露於過敏的物質後發生[1]。
異位性皮炎的治療通常是使用潤膚膏和類固醇藥膏[3], 一般情況下,類固醇藥膏應具有中至高強度,且每次使用時間不超過兩週,因為可能會出現副作用[4]。如果有皮膚感染症狀,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2],接觸性皮炎的治療方式通常是避免過敏原或刺激[5][6]。抗組織胺可以幫助睡眠,同時能減少夜間搔抓的情況[2]。
據估計,2015年全球有2.45億人患有皮膚炎[7],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類型,且通常在兒童時期開始[1][2]。 在美國它影響了大約10-30%的人[2]。接觸性皮膚炎在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8]。有7%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點,曾患有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9]。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在某些從事特定工作的人常見,但確切的比率不清楚[10]。
皮膚炎可分為不同種類,其中共同之處是對某種過敏原出現過敏反應。皮膚炎一詞也可指濕疹。
在一些語言中,“皮膚炎”跟“濕疹”是同義詞,而在另外一些語言中,“皮膚炎”指的是急性的,“濕疹”指的是慢性的。[11]這兩種症狀通常分類在一起。
不同種類的皮膚炎以病因來界別。
接觸性皮膚病由過敏源和刺激物引起。由刺激物引起的接觸性皮膚病佔全部接觸性皮膚病病例的80% [12]
非類性皮膚炎十分普遍,並愈來愈常見。男女發病率一樣,佔皮膚專家診症的 10%-20%。[13] 住在乾燥都市的人較容易患上此類皮膚炎。
皰疹樣皮炎(Dermatitis herpetiformis)由乳糜瀉這種腸胃系統引起。
脂溢性皮炎在嬰孩或30-70歲的成年人中較常見,患者主要是男性。在愛滋病的患者中,有85%的愛滋病患者有這種皮膚炎。
上肢結締組織交界惡性腫瘤(Nummular dermatitis)是較為罕見的皮膚炎,成因未明,較常出現於中年人士。
淤積性皮炎(Stasis dermatitis)指的是腿部下端發炎,是由血液或體液積聚而成的,於糖尿病患者中較流行。
口周皮炎(Perioral dermatitis)和酒渣鼻(rosacea)相似,於20-60歲中的女士常見。
全身上下會癢起水泡滲出透明液體。
一些健康狀況、過敏、遺傳因素和刺激可引致皮膚炎。不同的皮膚炎以其刺激因素而分辨。
洗衣肥皂、清潔用品、清潔劑或肥皂液可引致接觸性皮膚病。這類皮膚病可由過敏源引致,過敏源包括橡膠、金屬(鎳)、首飾、化妝品、香水、植物(例如毒常春藤)及抗生素膏藥中的常見成份新黴素。當一個人對某種過敏源有過敏反應時,通常都會畢生都有過敏反應。
目前尚不清楚中药能否治疗皮肤炎抑或有害。[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