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格納之子」哈夫丹(Halfdan Ragnarsson,—877年),或譯哈夫丹‧拉格納森,是一位維京領袖,也是865年時領著維京雄獅侵略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王國的指揮官之一。
北歐薩迦中提到,拉格納·羅斯布洛克有六個兒子,而哈夫丹便是其中之一。哈夫丹的兄弟有:「勇士」比約恩、「無骨人」伊瓦爾、「蛇眼」西格德、烏貝和威札克。由於哈夫丹和威札克沒有在任何文本中同時出現,有些學者認為兩者是同一個人;哈夫丹對於當時的維京人來說是一個很常見的名字,而威札克(意思為白衫)可能代表某種暗喻,或是暱稱,以此區別拉格納之子哈夫丹與其他的哈夫丹[2]。
哈夫丹是諾桑比亞的首位維京籍國王,同時間他也覬覦著都柏林王國。哈夫丹與他的兄弟「蛇眼」西古德很可能統治了丹麥一段時間,法蘭克人的文獻中提到了873年時丹麥的統治者是西古德和哈夫丹。哈夫丹於877年試圖宣誓愛蘭爾的主權,並死於斯特蘭福特灣之役中。
哈夫丹是維京雄獅的領導者之一,也是拉格納·羅斯布洛克的兒子,他們在865年入侵盎格魯薩克遜王國的東英格蘭[3][4]。薩迦中寫道,維京雄獅是由拉格納的兒子們發起,目的是攻擊諾桑比亞的埃勒(Ælla)國王,以報殺父之仇。歷史學家推測,埃勒國王在865年將拉格納扔入毒蛇坑中處死,但此舉的解釋尚無定論[5][6]。大部分入侵英格蘭的人來自丹麥,但十世紀時一位名為阿塞爾(Asser)的教士寫道這些侵略者來自於「de Danubia」,意思是來自於多瑙河(Danube)。但多瑙河的拉丁文是「Dacia」,因此, 阿塞爾所指的可能是「Dania」(丹麥的拉丁文)[7]。
865年秋,維京雄獅於東英格蘭登陸,他們在此渡冬和尋找馬匹[8]。翌年,維京大軍往北入侵諾桑比亞,諾桑比亞當時正值內戰,埃勒和歐斯伯特(Osberht)兩人爭奪諾桑比亞的王位[9]。866年,維京大軍攻下了諾桑比亞的約克鎮,一個富饒的據點[10],翌年,埃勒和歐斯伯特決定暫時休兵,合作對抗維京人,奪回約克鎮,但結果並不理想,埃勒和歐斯伯特兩人賠上了他們的性命[9]。失去了領導人的諾桑比亞兵敗如山倒,丹麥人扶植了一位名為埃克伯克(Ecgberht)的傀儡國王,統治諾桑比亞,收取稅金以支付維京人軍隊的開銷[11]。
不久之後,維京軍隊往南入侵麥西亞王國,佔領了諾丁漢鎮並在此過冬[10]。麥西亞的國王博格雷德(Burghred)與威賽克斯的埃賽爾雷德結盟,聯合軍力包圍了諾丁漢鎮。盎格魯薩克遜人嘗試奪回諾丁漢鎮的行動以失敗告終,但兩方達成協議,丹麥人同意休戰並退回約克鎮[12],他們在約克鎮待上了數年,為了下次進攻累積軍力[9]。
869年,丹麥人帶著征服的野心回到了東英格蘭,他們佔領了塞特福德(Thetford),預計在此渡冬。丹麥人遭受東英格蘭人的軍隊攻擊,丹麥人贏得這場戰役,東英格蘭的國王艾德蒙(Edmund)遭到處決[13]。丹麥人要求艾德蒙放棄基督,但是艾德蒙的信仰堅定不移,於是遭到處死,根據中世紀的傳統,艾德蒙被視為殉教者[14]。伊瓦爾和烏貝是丹麥人的領袖,也是殺死艾德蒙的人。哈夫丹是否參予這次事件尚無定論[15]。
征服東英格蘭以後,伊瓦爾(Ivar)離開了維京雄獅,870年後英格蘭文獻中再也沒提到他,然而,大部分學者認為他成為都柏林的丹麥裔國王,死於873年的伊馬(Ímar)[16]。伊瓦爾前往愛爾蘭後,哈夫丹成了維京雄獅主要的領導人,他在870年侵略了威塞克斯王國[12]。伊瓦爾離開後一段時間,大量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維京戰士加入了維京雄獅,史稱「夏季維京大軍」(Great Summer Army),他們的領導人是巴格斯特(Bagsecg)[17]。根據盎格魯薩克遜編年史,丹麥人與威塞克斯曾九次交鋒,包括871年1月8日的阿什當之役[18]。然而維京雄獅無法撂倒威塞克斯王國,於是哈夫丹與剛加冕不久的阿佛烈達成了停戰協議[19]。
維京雄獅撤退並佔領了倫敦,並在871年於倫敦渡冬[20]。當時倫敦製造的硬幣上刻有哈夫丹的名字,顯示了哈夫丹是軍隊的領袖[18]。872年秋,諾桑比亞掀起一場革命,目的是推翻維京人的傀儡國王,於是維京雄獅北遷回到諾桑比亞鎮壓革命[19],然而,有學者認為維京雄獅當時的遷徙乃是因為與麥西亞王國交戰,而不是為了鎮壓革命[21],總之,維京雄獅於托克西(Torksey)渡冬,翌年於瑞普吞(Repton)渡冬。維京雄獅最後在874年征服了麥西亞王國,國王博格雷德被迫退位,傀儡國王希奧武夫(Ceolwulf)取而代之[22]。
戰勝麥西亞王國後,維京雄獅一分為二,一半由古特雷姆(Guthrum)帶領,往南邁進繼續對抗威塞克斯王國,另一半則由哈夫丹帶領,往北侵略斯特拉斯克萊德的皮克特人 與布利吞人。根據《阿爾斯特年鑑》(Annals of Ulster),都柏林的國王艾因斯坦‧歐拉夫森(Eystein Olafsson)被奧爾本(Albann)的詭計欺騙,在875年遭到殺害,大部分學者都同意奧爾本就是哈夫丹[23][24]。哈夫丹的兄弟伊瓦爾統治著都柏林,但是他死於873年,哈夫丹侵略都柏林可能是為了奪回伊瓦爾的王國[18]。哈夫丹並沒有留在愛爾蘭,876年他領軍回到諾桑比亞安定下來,哈夫丹的領土與舊日德伊勒(Deira)王國領土大量重疊,諾桑比亞北部仍然由盎格魯薩克遜人統治[18]。從876年開始,有些文本稱呼哈夫丹為「約克的國王」(King of Jórvík)[25]。
哈夫丹在都柏林的政權並不穩固,哈夫丹政權被推翻的時候他人在約克[3]。哈夫丹在877年回到愛爾蘭試圖奪回約克,他與「白膚異教徒(Fair Heathens)」交戰,白膚異教徒係指待在愛爾蘭最長時間的維京人,而稍晚抵達愛爾蘭的維京人,包括哈夫丹,則被稱為「黑膚異教徒」(Dark Heathens)[26]。兩方於斯特蘭福特灣交戰,哈夫丹死於戰鬥中[27]。哈夫丹的手下經過蘇格蘭回到諾桑比亞,途中與皮克特人交戰,皮克特國王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遭到殺害[28]。直到883年古德弗利斯(Guthfrith)稱王之前,諾桑比亞一直處於沒有領導者的狀態[29]。
哈夫丹的父親拉格納是否真有其人尚無定論,但哈夫丹與其兄弟被認為是真實存在的人物。Hilda Ellis Davidson 於1979年寫道:「近年來某些學者接受了拉格納的故事有部分是真實發生過的。」[30]另一方面也有學者反對,例如 Katherine Holman 認為:「即使拉格納之子是貨真價實的,也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拉格納真實存在,拉格納似乎是活在文學中的虛構人物,乃是綜合了數個歷史人物的事蹟杜撰而成。」[3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