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異麥芽酮糖醇(英語:Isomalt)又稱巴糖醇,屬於二糖醇,因其類似糖的物理性質,可作為一種甜味劑添加在食品中。1960年代被發現,從80年代至今廣泛的在世界超過70個國家使用。[1]
異麥芽酮糖醇 | |
---|---|
IUPAC名 (2R,3R,4R,5R)-6-[[(2S,3R,4S,5S,6R)- 3,4,5-Trihydroxy-6-(hydroxymethyl)-2-tetrahydropyranyl]oxy]hexane-1,2,3,4,5-pentol | |
别名 | 巴糖醇 益壽糖 艾素糖 Isomalt Isomaltitol |
识别 | |
CAS号 | 64519-82-0 |
PubChem | 88735 |
ChemSpider | 80068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SERLAGPUMNYUCK-DCUALPFSBK |
E编码 | 953 |
性质 | |
化学式 | C12H24O11 |
摩尔质量 | 344.31 g·mol−1 |
外观 | 白色結晶固體 |
密度 | 1.7±0.1 g/cm3 |
危险性 | |
NFPA 704 | |
闪点 | 430.7±32.9 °C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異麥芽酮糖醇能用兩個步驟從蔗糖製取。首先將蔗糖經酶轉化成異麥芽酮糖(亦稱巴拉金糖),接著把異麥芽酮糖經雷尼鎳催化,氫化產生目標產物。此時會得到一組等莫爾數的非對映異構物6-O-α-D-吡喃葡萄糖基-D-山梨醇(GPS)和1-O-α-D-吡喃葡萄糖基-D-甘露醇(GPM),[2][3][4]前者無水,而後者是二水合物。[2]一般的異麥芽酮糖醇分別含有43%重的GPS與57%的GPM。[3]兩種化合物能透過分段結晶分離。[3]
異麥芽酮糖醇的吸濕性不佳,利於儲存,也不會在口中造成黏膩感,因此廣泛應用在甜食、喉片等物。[1]異麥芽酮糖醇對血糖的影響小,所以成為糖尿病患者替代飲食中糖分的諸多選擇之一;由於難以被口腔中的細菌分解,導致蛀牙的風險也低。不過其甜度和供應熱量的比例接近蔗糖,對欲以其代替砂糖減少熱量攝取者效果不大。[10]異麥芽酮糖醇屬於糖醇,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此特性如同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蠕動,但是過量使用可能令人腹痛、胃腸氣脹和腹瀉。此甜味劑通常和其他更強者混合使用,達到蔗糖一般的效果。[12]
異麥芽酮糖醇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歸為「一般認為安全(GRAS)」;糧農組織/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聯合委員會認為其在一般不會有健康危害,所以沒有標示一日可接受攝取量。[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