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並
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甲狀軟骨(thyroid cartilage、盾狀軟骨)是組成喉部骨骼的九塊软骨(透明軟骨:甲狀軟骨1塊、環狀軟骨1塊、杓狀軟骨2塊;彈性軟骨:會厭軟骨1塊、小角軟骨2塊、楔形軟骨2塊)中最大的,其中包含喉部的氣管內和周圍的軟骨結構。在杓狀軟骨中,尖端處為彈性軟骨;甲狀軟骨不完全包圍喉部,只有環狀軟骨才會完全包圍喉部。[1][2]
甲狀軟骨是位於喉前,以及甲状腺之上的软骨,由兩半翼板(ala orthyroid laminae)組成,中間出现被稱為“喉部突出”的高峰,亦被稱為喉结。[3]
甲状软骨位于喉结上侧的边界称为“甲狀上切迹”,軟骨底部的對口缺口稱為“甲狀下切迹”。[2]
甲状软骨的轮廓参数包括内外径线长、前角和上下角长,它们是衡量软骨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4]
- 外径线长:分水平径线长、垂直径线长和侧板后缘间径线长三大类。
- 水平径线长:包括甲状上/下径线长和结节间距。
- 垂直径线长:包括垂直前/后线长和前连合线长。
- 侧板后缘间径线长:包括上/下角间距、上角后间距、后缘中点间距和上下角线长。
- 内径线长:包括声带全长、膜部和软骨部长。男性较女性为长。
- 角长:自角顶点计算至板缘(角的根部),分上角长和下角长。
- 前角:通俗说来就是甲状软骨向外突出的“V”形轮廓的夹角,女性可达100°~120°,男性可达60°~90°。
|
|
甲状软骨轮廓参数的说明(正面观)
- 甲状上径线长:自甲状上切迹顶点 O 计算至左右甲状上结节后缘 A、A'。
- 甲状下径线长:自甲状下切迹顶点 O' 计算至左右甲状下结节后缘 B、B'。
- 结节间距:两侧甲状上结节的间距 AA'。
- 前角:延长甲状上切迹的两条侧边交于 O'',∠EO''E'即为前角。
- 前连合线长:上下切迹顶点连线 OO' 的长度。
|
甲状软骨轮廓参数的说明(侧面观)
- 垂直前线长:侧板上缘前方最高点至下缘的垂线 TT' 的长度。
- 垂直后线长:自上角前缘与侧板上缘交点 P 计算至下角前缘与侧板下缘交点 P'。
- 前连合线长:上下切迹连线 OO' 的长度。
- 上下角线长:自上角顶点 U 计算至下角顶点 U'。
- 上角后间距:侧板上缘的反向延长线与上角后缘的两个交点的距离。
|
|
|
本條目包含來自屬於公共領域版本的《格雷氏解剖學》之內容,而其中有些資訊可能已經過時。
刘永祥. 殷为华. 国人喉软骨测量.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84, 19 (02): 79-81.
- Richard L. Drake; A. Wayne Vogl; Adam W. M. Mitchell. Gray's Basic Anatomy. Elsevier; 2 edition (March 7, 2017). 2017: 640. ISBN 978-0323474047.
- Anne M Gilroy; Brian R MacPherson; , Michael Schuenke; Erik Schulte; Udo Schumacher. Atlas of Anatomy. Thieme; 3 edition (April 8, 2016). 2016: 760. ISBN 978-1626232525.
- Dalley, Arthur F.; Moore, Keith L. Clinically Oriented Anatomy. Hagerstown, M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1999. ISBN 0-7817-5936-6.
- April, Ernest. "Clinical Anatomy"[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rd ed.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01 Jan 1997. ISBN 9780683061994
- Шимкевич В. М.,. Щитовидный хрящ. Brockhaus and Efron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In 86 Volumes (82 Volumes and 4 Additional Volumes). St. Petersburg. 1890–1907.(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