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灼见名家是香港一间新闻网络媒体,由资深新闻工作者、《信报月刊》前总编辑文灼非于2014年创办,由承昌慈善基金出资成立。其YouTube频道已有43万人订阅。而媒体只有6至7名员工,内容以博客和专访为主,公司标志“灼见”二字的书法出自《书法大字典》王羲之写的“灼”字及他儿子王献之写的“见”字。公司定位为一个优质媒体平台,希望在大中华地区发挥影响力。使命有三:一、为读者搜罗优秀作家;二、为优秀作家提供理想写作平台;三、为社会长远发展贡献真知灼见。[1]
灼见名家 Master Insight | |
---|---|
编辑 | 文灼非 |
创刊日 | 2014年10月22日 |
政治立场 | 中间偏左 |
语言 | 中文(香港) |
网站 | www |
背景
在2015年,文灼非接受访问时表示,他希望媒体主打深度分析评论路线,专攻高等教育市场,包括邀请教育界人士撰稿,更表示自己坚持每篇文章有其出处,并获得百多位大中华名家定期撰稿。文灼非指有出身商界的人士支持他建立该媒体,表示不会参与内部运作和管理。[2]
营运模式
相对于一般香港网络媒体,文灼非指出由于资源有限,加上人手主要以毕业生为主,因此不会跑新闻,反而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得到《信报》的专栏作者愿意在《灼见名家》供稿或无偿转载文章,希望提供优质、精英的内容。他同时亦透过提供出版、论坛、公关、活动筹办等活动增加收入。[3]
历史沿革
2014年10月22日,灼见名家正式启动,在占领中环运动举行期间,举办香港十大校长教育论坛“香港教育如何维持国际优势”暨开幕仪式[4],邀请了10位高等院校校长出席,包括郭位教授、何顺文教授、陈新滋教授、郑国汉教授、沈祖尧教授、张仁良教授、唐伟章教授、陈繁昌教授、黄玉山教授、马斐森教授。
2015年11月2日,灼见名家在香港四季酒店隆重举行一周年论坛,演讲嘉宾包括施永青、李健麟、曾钰成、叶刘淑仪、王于渐、香庄太量、哈继铭、蔡伯励,由梁观诚、文灼非、陈景祥、陈凤翔主持。
2019年1月23日,灼见名家在金钟JW万豪酒店举行首届财经峰会,主礼嘉宾为陈智思,主题演讲嘉宾为刘遵义、陈志武、蒋匡文、陈家强、施永青、蔡宏兴、汤文亮、锺富荣、陈俊光、庄志雄,由麦萃才、陈凤翔主持。
2019年9月,在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语常会)支持及语文基金拨款下,推出“摄・写・文人”推广中文计划。计划希望中学生透过与文坛名家接触及实地考察文人旧地,引起阅读兴趣,并提升写作技巧。
2020年起,顾小培于灼见名家YouTube频道开启栏目,其中一影片[5]质疑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的功效。事后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助理教授薛达(Prof Siddharth Sridhar)等学者认为顾小培发布的讯息误导大众,部分资料没有理论和事实根据。[6][7][8]亦有传媒对顾小培推介的以洋葱素与绿茶素预防COVID-19等言论作出事实调查,发现未有研究能佐证洋葱素与绿茶素对预防或改善COVID-19病情有效。[9] 相关已被YouTube以内容不当及违反使用条款为理由下架[10][11],其影片专栏亦已结束。
2020年12月,在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语常会)支持及语文基金拨款下,推出“腹有诗书”全港小学校际中国语文常识问答比赛,比赛旨在让学生透过参加中国语文常识问答比赛,鼓励他们增加中文阅读,并提升对学习中国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是次比赛的顾问团由香港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陈耀南博士出任首席顾问,香港13所大学及院校的中文相关学系教授、学者担任顾问及评判。目前,该计划已进行至第三届。[12]
奖项及表彰
亚洲出版业协会“2022 年度卓越新闻奖”[13]
得奖类别 | 类别 | 入围作品标题 | 得奖者 |
---|---|---|---|
卓越评论奖 | 中文组 | 谈首宗《国安法》案件控方专家报告系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黄贤 |
亚洲出版业协会“2023 年度卓越新闻奖”[14]
得奖类别 | 类别 | 入围作品标题 | 得奖者 |
---|---|---|---|
入围卓越评论奖三甲 | 中文组 | 新冠疫情势将尽 香港复常心所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金冬雁、袁国勇、龙振邦、陈福和 |
亚洲出版业协会“2024 年度卓越新闻奖”[1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