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议

北宋時代的政治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濮议,指宋英宗时代对皇帝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尊禮的讨论,其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

宋英宗赵曙原是濮王赵允让之子,由于宋仁宗的皇子全部夭折,为皇嗣得以延续,遂过继给宋仁宗为皇子。宋英宗即位后,讨论崇奉濮王的典礼。

治平元年(1064年),韩琦欧阳修等奏请尊礼濮安懿王为皇考。尊礼之事引起与王珪司马光呂誨范纯仁呂大防贾黯等台谏大臣的不满,主张称濮王为皇伯。史称濮议之争。此事件导致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人被贬黜。

治平三年(1066年),由于宋英宗强烈意愿,曹太后被迫同意英宗称濮安懿王和三位妻妾(譙國太夫人王氏、襄國太夫人韓氏、仙游縣君任氏)为“亲”,尊濮安懿王为皇考濮安懿皇,三位妻妾并尊为后。英宗下旨,以礼追崇生父和三位夫人,为其修建陵园和宗庙。但赵允让一直没有获得明确的皇帝尊号。随着英宗的去世,事情不了了之。

元豐二年,宋神宗下詔,濮安懿王三夫人可並稱王夫人[1]

嗣濮王

元豐七年(1084年),宋神宗進封伯父赵宗晖為嗣濮王[2],以奉祀親祖父濮安懿王;此後,能繼承嗣濮王的人選,都是從趙允讓的後代中選擇[3]。一直到南宋中期為止,趙允讓在世的後代中最年長者,有資格獲封嗣濮王。但是由於嗣濮王受封時往往已經相當衰老,很快必須重新尋找合格者;而且遴選的過程也有因官階低下而無法受封者。因此自嘉定十二年(1219年)起,有資格承襲的宗室如果過於年邁,便以授官給他的兒子代替,並找下一順位的繼承人[4]

参考文献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