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满洲国在1933年和1942年制訂過國歌。
滿洲國国歌历史 | |
---|---|
1933 - 1942 | 满洲国建国歌 |
1942 - 1945 | 大满洲帝国国歌 |
外部音频链接 | |
---|---|
(Music only) | |
最初の満州国国歌《大滿洲國國歌》The first national anthem of Manchukuo(1932)《大滿洲建國歌》(大同元年版) |
1932年3月1日满洲国建国宣言颁布时曾制定国歌草案,1932年5月21日满洲国体育协会曾向193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递交该国歌[1],这一国歌草案发表于1932年5月[2],作词为郑孝胥、作曲为山田耕筰[3]。由于这首国歌歌词及旋律难以为国民理解,且歌词中“善守固兮以仁,不善守兮以兵”一句引起了关东军的不快,故并未选做国歌。1933年正式国歌制定后,此歌更名为《大滿洲建國歌》,1942年后为和更名后的满洲国原国歌《满洲国建国歌》相区别,又被称作“第一建国歌”[3]。
地闢兮天開, | |
松之涯兮白之隈。 | |
我伸大義兮,繩於祖武; | |
我行博愛兮,懷於九垓。 | |
善守固兮以仁, | 善守國兮以仁, |
不善守兮以兵。 | |
天不愛道,地不愛寶。 | |
貨惡其棄於地兮,獻諸蒼昊, | |
孰非橫目之民兮,視此供造。[4] | 孰非橫目之民兮,視此洪造。 |
大同二年(1933年)3月1日據同年2月24日簽署的國務院命令第四號公佈[5]。1942年新國歌公佈同時更名为《满洲国建国歌》[6]。高津敏、园山民平、村冈乐童共同作曲[3],郑孝胥作词。
中文 |
---|
|
该国歌在东北地区民众中有多个改编版本,其中部分版本将“满洲”替换为“馒头”以表达对日本人和满洲人差异化粮食供给政策的不满。任震英等人及东北抗日联军、中共满洲省委更直接将其重新填词为抗日歌曲[7][8][9][10]。
为纪念满洲国建国十周年,康德九年(1942年)9月5日據國務院訓令201號公佈新国歌[11]。歌词为1941年成立的国歌委员会集体创作,有日语和「满洲语」(漢語東北官話)两种语言版本,日本和满洲国的音乐家共同参与了编曲,并由山田耕筰与信時潔修正。
據附在《滿洲帝國政府公報》關於新國歌內容的宣佈後面的官方解釋[13],「神」指天照大神,反映自1940年《國本奠定詔書》後,滿洲國改奉國家神道;「神光」指現人神,即日本天皇,又解此句指滿洲國皇帝是「領受神光統治國家」。而第四句「天業」,則來自《建國十週年詔書》中之「宜益砥其所心,勵其所志,獻身大東亞聖戰,奉翼親邦之天業……」,指大東亞戰爭;全句意為「滿洲國國民仰讚大東亞戰爭,並希望其功同日月」。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