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医学院
清华大学直属医学系学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医学院,是清华大学直属的一个学院[1],成立于2001年,第一任院長是两院院士吴阶平。2016年9月,董晨教授担任医学院院长。

清华医学院下设基础医学系、临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公共健康研究中心,附屬醫院有清华大学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教學醫院則有協和醫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2月,成立临床医学院[2]。
历史
- 2001年10月25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成立[3][4]。
- 2002年,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建立合作共建关系。
- 2004年1月,成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
- 2003年4月,原国家信息产业部下属酒仙桥医院(401医院)、玉泉医院(402医院)划归教育部成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
- 2004年4月,401医院、402医院更名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玉泉医院)。
- 2005年9月,签订协议,以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
- 2006年9月5日,“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改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可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作为第二名称,学校仍为独立法人单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同时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学位证书[5]。
组织结构
生物医学工程系,在1979年创办的电机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上成立。本科学制4年,以电子技术系列课程为主干。
2001年至2008年,临床医学系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紧密合作,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学制8年,医预阶段(2.5年)在清华本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协和医学院,完成学业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2009年,開設医学实验班,學制8年,採用“3+2+3”的培养方案,3年清華基礎課程,2年匹茲堡大學科研訓練,3年协和医院臨床實習,完成学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办学目标為培养医师科学家。
临床医学系同时拥有外科学、内科学硕士研究生。
基础医学系于2012年11月10日上午正式成立,按照转化医学的发展,研究膜蛋白与重大疾病、表观遗传与癌症、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经科学与疾病、免疫与传染病等领域。
药学系于2012年11月10日上午正式成立,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研究药物化学、肿瘤药理学、离子通道与痛觉药理学、药物制剂及药物递送、药物代谢与毒理等领域。2015年12月25日,成立清華大學藥學院[6]。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吴清玉。
- 1959年2月,创办国家信息产业部直属医院,先后称为电子总医院、401医院、北京酒仙桥医院。
- 2003年,划归清华大学。
- 2003年,聘请美国Paul L. Huang医生为生物科技和新药开发首席科学家。
- 2004年,更名为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左焕琮。
- 1983年12月,创办国家电子工业部直属医院,称为402医院。
- 2003年,划归清华大学。
- 2004年,更名为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位于天通苑,由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及台塑集團支持建设合作。
- 2010年4月20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期工程奠基。
- 2014年11月28日,正式開業。
知名人物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