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襲奪是一個地理學上的名詞,指在河流發育的過程中,相鄰的兩條河由於側蝕向源侵蝕的關係,「低位河」越過分水嶺搶奪「高位河」上游集水區的現象,簡稱襲奪。襲奪高位河的低位河稱為「襲奪河」,被襲奪的高位河上游稱為「改向河」,剩餘失去源水的高位河河段則稱為「斷頭河」。

Thumb
河川襲奪(搶水)

發生條件

兩條河間要發生河川襲奪現象,必須要有三個初始條件:

  1. 兩條河川間的距離不能太遠。
  2. 其中一條河川的側蝕或向源侵蝕強烈。
  3. 必須一條為高位河、另一條為低位河

過程

  1. 低位河主流或支流向源侵蝕或側蝕至與高位河分界的分水嶺。
  2. 侵蝕位置的分水嶺產生斷崖並造成岩塊崩塌。
  3. 侵蝕越過原本的山稜線使得山稜線下降並改變。
  4. 侵蝕位置的分水嶺消失,高位河上游河水改流入低位河形成河川襲奪。

影響

襲奪河因流量增加,改向河因侵蝕基準下移,侵蝕力皆增強而產生峽谷河階,並出現回春作用。斷頭河則因失去集水區,呈現谷大水小的「無能河」情形,容易發生堆積,部份斷頭河因河道平緩產生埤塘,例如臺灣宜蘭雙連埤[1],而其支流匯入處則容易形成沖積扇。改向河與斷頭河的舊河床形成新的分水嶺,稱之為「風口」。由於集水區河道改變使得下游水源分配發生變化,對於用水量較大產業如農業、居民飲用水以及河道運輸造成衝擊,搶水河下游水量增加有利發展,斷頭河下游則減少供水。

實例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