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体兰(1899年—1976年)[1]又名流芳,江苏吴江人,中华民国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基督教徒[2][3]。
沈体兰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镇金家坝人。1922年,沈体兰自苏州东吴大学毕业。民国16年(1927年),与吴耀宗等人发起组织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协会。1928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获文学硕士学位。1931年9月,应聘出任英国教会办的麦伦中学(今上海市继光中学)校长。任内制定了“建设高尚思想,养成社会意识,练习集体意识,实行公众服务”的新办学方针,以使学生具有“科学头脑、劳动身手、生产知识、革命精神”;他还建立民主管理治校制,并聘进步文化人士任教。在课程安排上,沈体兰废除了宗教课,增设了史地和公民“特种作业”课,让学生练习射击、战地急救、唱救亡歌曲等等。他建立了周会制,请海内外学者、名流如田汉、陈望道等前来演讲。他还创办了民众学校、补习学校、义务学校,招收店员、工人、失学儿童入学。麦伦中学1934年建室内体育馆,1936年建教学大楼,为筹集经费,沈体兰带头捐献了其父的遗产3000多元法币[3]。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沈体兰支持麦伦中学学生的救亡活动,并且发起成立爱国社团,宣传救国主张。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沈体兰加入保卫中国大同盟等抗日组织,并且受宋庆龄委托,到英属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3]。
1941年初,沈体兰到内地办学。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夏,返回上海复任麦伦中学校长,并且兼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在中共领导下,麦伦中学的学生参加了上海全市反美爱国运动,该校赢得了“民主堡垒”的声誉。1946年底,上海市警察局要逮捕麦伦中学学生会3位主要干部,沈体兰表态反对[3]。
1947年至1948年间,沈体兰、张志让等人发起成立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在上海各界人民团体联合发起的“美军退出中国”宣传周中,沈体兰主持召开了外国记者招待会,用英语发表演说,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演说全文刊登在英文报刊上。沈体兰、马寅初等人发起成立“上海市教育人权保障会”,联合28位民主教授发表了意见书,提出了反对内战、反对逮捕爱国师生等6项抗议[3]。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沈体兰在北平与廖承志代表全国青年代表大会,欢迎毛泽东、朱德进入北平,沈体兰致欢迎词,毛泽东与他握手并合影[2]。沈体兰应邀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工作,任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1949年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来他回到上海。1950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1953年调任华东体育委员会主任。1955年起,任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8年起,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沈体兰还先后担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常务理事等职[3]。
1976年6月,沈体兰在上海病逝[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