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永安大戏院,初名新舞台,是原址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平度路22号的一处戏院,建于1924年,曾经是青岛市第一大剧场,也有“华北第一大剧场”之称[1][2],1994年拆除。
永安大戏院建于1924年,为富商刘子山所建,原名“新舞台”。1933年被出售给殷宝义,改名“大舞台”。1938年9月由裴君衡、吕耕三等人接手,改名“光陆大戏院”。1945年日本投降后复名“大舞台”。1947年1月由章耕夫等人承包,改名“新新大舞台”,同年7月发生租赁双方在报纸上互相攻击的事件,经警察局出面干涉,令戏院暂时停演。1948年2月3日,戏院因难以维持,以法币五亿元卖给柳宏林、代竹亭、王振宇等九人,更名为“永安大戏院”。1951年4月27日,戏院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接管,1955年2月文化局成立时划归文化局。文革期间1966年更名为“延安剧院”,1985年复名永安大戏院。[2]
戏院早年以上演京剧与电影为主。因规模较大、设备较齐全,在此出演者多为名家,“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均曾在此演出[2]。1927年2月,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高庆奎、筱翠花、程继先等应山东督军张宗昌之邀为其父庆生,刘子山因与张宗昌同乡之便邀请一行人到青岛新舞台演出,一行人在青岛连演三天,场场爆满。1933年,余叔岩、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到此演出。1938年,吴素秋、袁世海在此演出。程砚秋1940年起多次率团在此演出。1943年,马连良、裘盛戎、袁世海、杨宝森、李少春、张君秋、叶盛兰等相继在此演出。1949年青岛解放后,永安大戏院成为新成立的青岛市京剧团的固定演出场所,该团领衔主演有言少朋、张少楼、张春秋等。1950年5月,程砚秋率团在此演出。同年,尚小云先后三次在此演出。1952年8月17日至9月11日,梅兰芳率梅兰芳剧团在此演出梅派名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等。1953年8月,马连良率马连良剧团在此演出马派名剧《借东风》、《苏武牧羊》、《三娘教子》等。1957年夏,杨宝森带病率天津京剧团在此演出。1980年代曾在此演出的京剧名家有李炳淑、言兴朋、方荣翔、孟广禄等。1982年8月,相声名家冯巩、侯耀文、石富宽、姜昆、李文华等在此举行相声晚会。[3]
永安大戏院初建时建筑面积2445平方米,砖木结构,大门内为门厅,门厅内为演出大厅,观众席分3层,有座位1214个,总共可容纳近3000人[2][3][4]。青岛解放后对戏院的改造中,取消了三楼观众席,一楼“码票”席改为办公室和观众休息室,二楼两侧为走廊,长条座椅改为单人座椅,有座位1600个[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