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紀

中国明朝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毛紀

毛紀(1463年—1545年),維之,号砺庵,晚号海翁、鳌峰逸叟,山東掖縣(今莱州市)人。明朝正德嘉靖年間重臣。

事实速览 毛紀, 籍貫 ...
毛紀
Thumb
《四朝恩遇圖》之毛紀像
大明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
籍貫山東萊州府掖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維之
諡號文簡
出生天順七年(1463年)七月十七日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萊州府掖縣
逝世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乙巳六月六日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萊州府掖縣
配偶配官氏,累封一品夫人
親屬(子)毛棻、毛槩、毛槃、毛渠、毛業、毛集
出身
  •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科山東鄉試第一名舉人
  •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進士出身
著作
  • 《鰲峰類稿》二十六卷
关闭

生平

初入仕途

毛紀於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中山東鄉試第一(解元),成化二十三(1487年)登丁未科同進士,选为庶吉士弘治初年,授翰林院檢討,晉升修撰,并兼任經筵講官,簡侍東宮,教授太子讀書。《明會典》修成,任侍讀。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登極。毛紀改任左諭德。因《明會典》小誤,又降為侍讀。《明孝宗實錄》修成,擢升侍講學士[1]正德五年(1510年)進學士,遷戶部右侍郎

參與機務

正德十年(1515年),由吏部左侍郎拜為禮部尚書烏斯藏入貢,使者稱有活佛能預知禍福,武宗派太監劉允迎接,大肆鋪張,毛紀上疏勸阻,不被理會。又請早立皇儲,也未被采納。正德十二年(1517年),兼任東閣大學士,參與機要事務。同年秋,加封太子太保,改文淵閣大學士。武宗南征鎮壓寧王朱宸濠叛亂,毛紀輔助楊廷和留守北京。武宗還京後,毛紀晉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2]

升任首輔

武宗駕崩,無嗣,毛紀、楊廷和等人奏請太后,議定以武宗堂弟朱厚熜继皇帝位,即世宗(嘉靖帝)。世宗即位後,加封毛紀為伯爵,他上疏推辭。嘉靖初年,世宗欲追尊親生父母,被閣臣阻止。嘉靖三年(1524年),楊廷和、蔣冕相繼退職,毛紀成為首輔,政策如故。不久,“大禮議”爆發,世宗強行以生父為皇考,數百朝臣哭爭,全部被下獄廷杖。毛紀上疏勸諫,世宗大怒,傳旨斥責毛紀結黨營私。毛紀悲憤上言明志,并請求辭職歸鄉。世宗不滿其剛直,同意了他的請求[3]

晚年歲月

毛紀學識豐富,為官穩重,《明史》稱贊他“與廷和、冕正色立朝,並為縉紳所倚賴。”後來世宗主導的《明倫大典》修成,毛紀又被追究奪官。此後,楊廷和、蔣冕逝世,毛紀被恢復待遇。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毛紀八十大寿,世宗派大臣慰問。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毛紀病卒,享年八十三。朝廷追赠太保,谥文簡。其子毛渠也為進士,官至太僕寺[4]

著作

毛紀著有《鳌峰类稿》二十六卷,還有《密勿稿》、《辞荣录》、《联句私钞》、《归田杂识》等。

墓葬

葬于山东省莱州市永安路街道西山张家村,毛纪及其父毛敏的墓葬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家族

曾祖毛伯全、祖父毛福英,父毛敏,举乡荐,教授杭州郡学,俱赠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妣俱赠一品夫人。子男六人:长子毛棻,顺天府推官;次子毛槩,户部员外郎,次毛槃,和州知州;次毛渠,太仆寺卿;次毛業;次毛集,左府经历。女二人:长女适按察检校刘朝;次女嫁思南知府李光祚。孙男十一人:延照、延魁、延厚、延慧、延清、延年、延玖、延祀、延太、延康、延庆。

文学作品上的毛紀

聊斋志异》上有一篇《姊妹易嫁》的主人公就是毛紀。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五》,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九十》,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