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在莒勒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沿革
1949年,蔣中正撤退到台灣,試圖制定從中國共產黨手中奪回中國大陸的戰略。1952年,在巡視金門期間,蔣中正希望於金門刻石作為紀念。隨後,胡璉將軍試圖找到適合刻石的理想地點。最終,蔣介石在金門指示興建該石碑,於1952年完工。以紀念在本島的巡視,蔣中正賜予「毋忘在莒」四個大字以提醒駐守金門的中華民國國軍。這句話源自源自春秋战国时期,意指“不忘昔日之苦難”,比喻收復國土、不忘前事[1]。施工人員則包括張再興、蔡清發與其他打石工莊水九、莊瓦水、王水來、王細丁、王炳炎、許永春、洪連興、陳德源,共耗費四個月完成,採人工刻鑿,並由蔡清發、張再興父子鐫刻題字。[2][3][4]
另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