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干斯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
1934年,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滅亡後,回族穆斯林馬家軍軍閥馬仲英逃往蘇聯,他的繼任者是马虎山,從喀什噶爾逃往和田[2]。馬虎山定期收到電報,他在蘇聯的義兄弟承諾說馬上就會回國,但並沒有實現[3]。馬虎山在1934年到1937年間統治東干斯坦,被稱為「王」。這段期間來自中國內地的回族穆斯林統治東干斯坦,對待當地突厥穆斯林的方式無異於殖民[4]。為了支持中央陸軍新編第三十六師的需要,東干斯坦稅課得很重。農民和商人為軍事駐軍的利益而被剝削,強制徵兵也常發生[5]。
在1935年,東干斯坦的回族軍隊鎮壓了在現今若羌县爆發的婼羌暴动(Charkhlik Revolt)。 該年通貨膨脹失控,思鄉的回族士兵開始放棄馬虎山,並經常在和闐街頭與維吾爾族爆發衝突[6]。英國探險作家彼得·弗萊明(Peter Fleming)與瑞士探險家艾拉‧梅拉曾行經東干斯坦,並在弗萊明的著作中留下紀錄[7]。馬虎山與蔣介石通信,期待南京國民政府會給予他援助,但也沒有任何收穫[8]。最後在1937年,蘇聯軍隊襲擊東干斯坦,將它併入盛世才政權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