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南亞地塊(英語:Southeast Asian Massif)或译为东南亚高地、东南亚山地,是人類學家讓·米肖(Jean Michaud)於1997年提出的地理區域概念[2][3]。該概念旨在討論居住在亞洲大陸東南部大約300米以上的土地上人類社會的問題,因此不僅限於傳統的東南亞山地地區。它涉及10個國家或地區: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東部、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半島和台灣的高山地帶。在這些限制範圍內的人口約為1億,這還不包括過去幾個世紀來在這片高地周圍定居的其他居民。
東南亞地塊的概念在地理上與2002年威廉·范申德尔提出的佐米域(Zomia;源於生活於缅印交界的佐(米)族)的東部部分重疊。相對於佐米域強調對該地區歷史和政治詮釋,東南亞地塊更多地被視為地區和社會空間[4]。
有提议将东南亚地块单列为亚洲研究的一个细分领域,因为这一地区长期归属于不同政体,且皆为弱势和边缘化的地带,因此常常在国别研究内欠缺关注。
东南亚地块的地理、政治和文化样貌皆颇为破碎多元,分属多国的控制[5]。东南亚地块从未统一,甚至从未归属于同一政治或文化圈;当地长久维持着类似于欧洲封建制度的世袭领主统治[6]。
东南亚地块长期是其低地宗主的人力物力储备地,及与他国的缓冲地[7]。
有调查表明,东南亚地块的住民普遍身为所在国的“少数人群”,其地位倾向于边缘化,有着与主流人群不同的认同感和地理上的边缘感。学者泰瑞·兰博(Terry Rambo)从越南的角度出发,称之为“迷幻的噩梦[8]”。
学者让·米肖(Jean Michaud)指出,东南亚地块的住民经常被称呼为“国家少数群体”,而米肖质疑这个词汇,首先并不应冠以“国家”,因为高地居民是跨国群体,且不应以“少数”形容,因为其总规模并不少数;甚至“群体”一词也有问题,因为这些人群并不足以构成有凝聚力的团体[9][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