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木琴(英語:Xylophone)是鍵盤敲擊樂器的一種。將木製琴鍵置於共鳴管之上,以琴棒敲打以產生旋律。琴鍵排列方式類似於鋼琴鍵盤。一般所指的木琴為高音木琴,常用於古典音樂演奏,琴鍵較窄,音域較高,音色清脆。常見的木琴還有馬林巴,琴鍵從高音窄到低音寬,音域較廣,音色圓潤。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5月31日) |
木琴的起源仍未能確定,最早的歷史記載,大約出現於公元9世紀。[1]當時已經發人類懂得以不同大小的木棒排列在架上,然後用棍敲打的樂器存在。[2]例如印尼的甘美蘭,便有以木片製成的琴;而非洲亦有巴拉風木琴,將葫蘆削頂後套在木棒之下製成共鳴器,可以講是現代木琴的雛型。
顧名思義,木琴所用的琴鍵皆以木片所製成。較常用的是紅木,亦會使用紫檀木一類木質較佳的樹木。這兩種木的質地較堅硬,所發出的聲音較為清脆響亮。近代亦開始採用玻璃纖維或強化塑膠所製成,發出的聲音更為響亮及結實,成本也比原木為便宜,但卻欠缺樹木獨有的一種迴音和共鳴,以及琴棍敲打後,由天然纖維所產生的一種回彈力。對於一般聽眾來說,可能未必可以分辨,但專業演奏者卻很明顯的感受到這種分別。
經切割後的木片會用橡筋繩串好,再套在用作固定用的小鉤上。
木琴的琴架,視乎樂器的大小、配件及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較細型的,只鑲嵌在外框上,不設有琴腳;較大型的,琴鍵會安裝在一架附有輪子的琴架上以方便推動。
由於木琴的聲音大多都乾而短促,餘音非常短,因此共鳴管的實際作用並不大,因此早期的木琴都不設有共鳴管,但近年受馬林巴或顫音琴的影響,現時音域3個八度或3½個八度的木琴都會設有共鳴管。其中低音的共鳴管較長,高音則非常短(只有一個圓環形)甚至是不設有共鳴管。
有一種單八度,由德國音樂家兼教育家奧爾夫所設計的木琴,則將琴鍵置於一個木製共鳴箱上,是另一種變種。
木琴採用高音譜號,為移調樂器。以一般擁有3½八度的音域的木琴,標示範圍為C1至F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