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罗马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最後的羅馬人(拉丁語:Ultimus Romanorum)一詞暗示某一個人的死代表着一種羅馬精神的消失。





羅馬共和國末期
在羅馬共和國末期,由於有凱撒的獨裁和地方列強的內鬥,導致羅馬社會黑暗,下表的人致力維護共和體制,極力反對獨裁,雖然羅馬終究走向獨裁,但這些人的事蹟使他們被列為羅馬共和國末期最後的羅馬人。
- 蓋烏斯·阿西紐斯·波利奧(前75年–4年),羅馬共和國的最後一個偉大的演說家和作家。
- 馬爾庫斯·尤利烏斯·布魯圖斯(前85年-前42年)
- 小加圖(前95年-前46年)
- 蓋烏斯·卡西烏斯·朗基努斯(前85年-前42年)
三者為刺殺凱撒主謀者。
羅馬的殞落
羅馬帝國末期,由於有許多的內戰、外患和嚴重的經濟衰敗,導致羅馬帝國分裂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在這混亂時代對帝國存續作出努力、或羅馬國勢隨其死亡有顯著轉折(往往是衰落)者都有資格列為最後的羅馬人。
- 瓦倫斯(328年–378年),羅馬皇帝,於378年的阿德里安堡戰役中陣亡。
- 安布羅休斯·奧理安(公元5世紀)[1][2],羅馬-不列顛抵禦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的軍事領袖。
- 斯提里科(359-408年),擁有半蠻族血統的高級將領,貴族和西羅馬帝國執政官,其執政期間是西羅馬最後一段擁有戰略主動權的時期。
- 玻利法努斯(?–432年),羅馬將軍,埃提烏斯的主要競爭對手。
- 埃提烏斯(396年?–454年),在沙隆戰役擊敗阿提拉的羅馬將領。
- 馬約里安(約420年-461年),最後一個試圖重振已經分崩離析的西羅馬帝國,也是最後一個在實際上還能統治一部分高盧和西班牙的西羅馬皇帝。
- 夏克立烏斯 (430年–487年?)[3][4]
- 尼波斯(約430年-480年)為東羅馬帝國立的西羅馬皇帝,被東羅馬帝國認為是最後一任西羅馬皇帝,西羅馬滅亡後依舊聲稱自己為西羅馬皇帝。
- 羅慕路斯·奧古斯都(約463年-480年),普遍認為是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但不受東羅馬帝國承認。
羅馬文化的傳播
下列為在羅馬殞落後依舊致力傳播羅馬文化的人,這些人對羅馬文化保護有貢獻和影響,因此有資格列為最後的羅馬人。
東羅馬帝國
雖然西羅馬帝國在476年殞落了,但東羅馬帝國以恢復羅馬帝國的光榮收復了羅馬,讓羅馬再度回到帝國的榮光之下,這些不管是對軍事還是文化有貢獻和影響的東羅馬君主,都有資格列入最後的羅馬人。
君士坦丁堡的殞落
隨著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和鄂圖曼人的侵擾,同時東羅馬封建割據嚴重和自身內亂的原因,使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末任東羅馬帝國皇帝和其流亡親屬們也被列為最後的羅馬人。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