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潭發電廠北山機組
一座位于台湾南投县国姓乡北山村的小型水力发电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潭發電廠北山機組為一座位於臺灣南投縣國姓鄉北山村的小型水力發電廠。最早興建於日治時期當時稱為北山坑發電所,國民政府接收後改名為北山發電廠,臺灣電力公司將該發電廠納入明潭發電廠旗下管理後將其改名為明潭發電廠北山機組。北山機組主要係截取烏溪支流南港溪之水流為水力發電用水,為一川流式無人駐廠遠端遙控發電廠,由位於南投縣水里鄉的明潭發電廠廠本部遙控運轉[3]。
明潭發電廠北山機組 (北山發電廠) | |
---|---|
![]() 北山發電廠 | |
![]() | |
國家/地区 | ![]() |
坐標 | 23°59′08″N 120°53′35″E |
現況 | 運行中 |
始建日期 | 1919年 |
啟用日期 | 1921年 |
建造費用 | 117.3萬圓 |
持有單位 | 台灣電力公司 |
运营单位 | 台灣電力公司 |
建造者 | 台灣電力株式會社 |
水力发电站 | |
水力發電形式 | 川流式水力發電 |
取水來源 | 南港溪[1] |
發電機型號 | ![]() ![]() |
水輪機型號 | ![]() ![]() |
廠房類型 | 地面式 |
壓力鋼管 | 一條 |
水頭高度 | 有效落差51.2 公尺 |
用水量 | 單部:10.2CMS |
發電概況 | |
额定容量 | 4.32MW |
年发电量 | 2,100萬度[2] |
沿革
1919年(大正8年)4月,日本殖民政府計劃在日月潭盆地邊緣的頭社溪與水社溪口建壩,並在濁水溪上游興築武界壩,將溪水自武界地區引入日月潭,形成日月潭水庫,同時在水里溪中下游興建「門牌潭發電所」[4]。為了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在台中州能高郡國姓庄北山坑利用埔里盆地西緣觀音山下的南港溪溪水,在南港溪興建堤堰經引水隧道引水到國姓外盤安與茅埔中間之斷崖處,利用攔水堤堰與壓力鋼管的發電機計50公尺落差,帶動水輪機來發電,以供應日月潭發電工程用電車所需電力及工程所需。北山坑發電所於1921年7月14日竣立,同年10月25日正式運轉,建設費用為117.3萬圓[4],發電量為1,800千瓦[5]。1937年,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及日月潭第二發電所陸續發電不久,因為全臺灣電力供給過剩,北山坑發電所曾經關閉兩年[2]。
1945年改稱為「北山發電廠」。1959年(民國48年)受到八七水災的洪水影響而受損,經過兩個多月搶修後恢復運轉[2]。
設施
1921年完工啟用的北山發電廠係採用日本日立製水輪機及發電機2部,發電量為1,800千瓦。1989年台電公司進行機組更新,採用德國Voith製橫軸法蘭西斯式水輪機(Francis turbine)與大同公司製造之12P 6.6KV 60HZ無刷式同步發電機1部,電廠裝置容量擴增為4,300千瓦(4.32MW),發電用水量最大每秒為10立方公尺[5],每年發電量約2100萬度。
- 電廠名稱:明潭發電廠北山機組
- 管理單位:臺灣電力公司明潭發電廠
- 廠內編制:1人(由明潭發電廠行政中心內的控制中心遠端遙控,僅一人保全駐守)
- 廠房類型:地面式
- 取水來源:南港溪(北山坑堰)
- 壓力鋼管:一條
圖集
-
北山機組發電機組全貌,更新後改為單部發電機組
-
北山機組發電機銘板,由台灣大同公司承製
-
北山機組水輪機銘板,由台灣大同公司承製
-
北山機組水輪機蝸殼
-
北山機組發電機外觀
-
北山機組主閥,當停機時,重槌會垂下
-
北山機組控制室,平時無人留守
參見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