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朝海盜,指於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年間活動的海盜。
明朝多次實施海禁令,他們統治著當時海上所能航行的一切海面。而第一次實施海禁令為1371年,海禁政策導致明朝時大量海盜出現。當時某些海盜被抓拿後一般報稱自己為日本人,因為當時日本當局容忍海盜來報復元朝的水軍進攻,在東亞地區對東亞海盜貶稱為倭寇,惟歷史上倭寇來源眾多,成分複雜,倭寇不一定都是來自日本的海盜。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範圍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陸地區。
前期倭寇,確實以日本人為主體,被稱為「真倭」;後期倭寇,以中國人為主體、其他東亞族裔為輔,被稱為「假倭」,《明史·日本傳》有云:「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朝鮮正史《朝鮮世宗實錄》(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記載「然其間倭人不過一二,而本國民假著倭服成黨作亂」 [1] 。可見於後期倭寇時期,根據《明史·日本傳》記載日本人比例大約只有3成,根據《朝鮮世宗實錄》記載日本人比例亦不過2成。
自明成祖發動內戰,奪取政權,遷都北京後,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報復性侵擾。由於這些南方人體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比北方人更難與日本人區別,所以沿用「倭寇」這名詞來稱呼由日本人與南方中國人所組成的海盜集團。可是,後期倭寇集團的海員有不少是南方中國人、韓國人以及其他東亞民族,貨真價實的日本人只佔少數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