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號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朝年號列表

明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國祚總計276年[1]。明朝沿用著漢武帝以來的帝王年號進行紀年,共使用17個年號,其中首個使用的年號為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所啟用的洪武年號,最後一個年號則是思宗朱由檢於甲申之變煤山自縊後停用的崇禎年號;使用時間最長的是達約47年又7個月的万历年號,最短的則為僅約5個月、後繼萬曆的泰昌年號[2]

Thumb
明宣宗的一份敕諭上書有日期「宣德元年正月初三日」(1426年2月10日),「宣德」是明宣宗在位期間的年號

甲申之變後,明朝宗室於江南地區相繼成立南明諸政權。明朝宗室的最後政權於昭宗朱由榔被俘並被殺後被剷除,而奉明朝為正朔的明鄭最終亦向清朝投降[3]。南明共使用3個年號[4],各南明年號亦列於此處。

明朝以前的多數帝王在位期間使用2個以上的年號,到了明太祖時期確立一世一元[5],以後的帝王一般只使用一個年號,因此在民間便有以年號來代指皇帝本人[6],惟英宗朱祁鎮曾經使用兩個年號[2]。明朝年號變換不大,年號使用時間平均下來都比較長[7]。改元大致以新任皇帝即位的隔年開始,不過也有幾次特殊情況:如1402年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後,在當年革除建文年號,改以洪武年號紀年[8][9];1457年「奪門之變」後太上皇朱祁鎮復位,於當年改元天順[10]。也曾發生一年內頒布兩次改元詔書的情況,如1620年神宗駕崩,光宗即位,預定在明年(1621年)啟用泰昌年號,但同一年光宗駕崩,新即位的熹宗採納了群臣的意見,在當年啟用泰昌年號,明年改為啟用天啟年號[11]。由於明朝多個年號重複前朝年號的名稱,有些還重複到民變起義軍使用的年號[註 1],以致於到了明末還有人在調侃此事[12]

明朝的外藩朝鮮琉球国等也曾遵用明朝年號,其中朝鮮在1637年被迫臣服於清朝以後,表面用清正朔,暗中遵用崇禎年號,以表示朝鮮的尊明反清之志[13]

由於明朝皇帝的年號的釋義多無正式文告記載[14],故此處列出馮天瑜於《明清年號探微》所給予的釋義供參考。各年號的使用期則出自张廷玉主纂的《明史》及溫睿臨所著的《南疆繹史》。

列表

更多信息 年號,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
年號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使用期
大統曆年月日)
使用時間 皇帝 改元原因 年號釋義 典故 來源
洪武 1368年1月23日

1399年2月5日
元年正月初四日

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30年
又12個月
又27日
太祖 登極、禮祭 宏大的武力

朱元璋掃滅陈友谅張士誠諸雄,驅逐蒙元,創建大明,武功蓋世,故謂“洪武”。

(無) [15][16][14][17][18]
建文 1399年2月6日

1402年7月17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四年六月十七日
3年
又5個月
又17日
惠宗 登極 建立文治

與武功盛大的洪武朝相補益。

[15][16][14][18][8]
(洪武) 1402年7月18日

1403年1月22日
三十五年六月十八日[註 2]

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個月
又12日
太祖
成祖
(同上) (同上) [14][8]
永乐 1403年1月23日

1425年1月19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二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22年 成祖 登極 國家永遠太平,百姓永享安樂 [19][16][14][8][20]
洪熙 1425年1月20日

1426年2月7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1年 仁宗 登極、崇祖 國家日益強大興盛 [19][16][14][20][21]
宣德 1426年2月8日

1436年1月17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0年 宣宗 登極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19][22][14][21][23]
正統 1436年1月18日

1450年1月13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4年 英宗 登極 大明貫徹春秋大義,永為中華統緒 [19][22][4][23][24]
景泰 1450年1月14日

1457年2月14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八年正月二十日
7年
又20日
代宗 登極 國泰民安 [19][22][4][24][10]
天順 1457年2月15日

1465年1月26日
元年正月二十一日

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年
又11個月
又9日
英宗 登極 奉天順意 [25][22][4][10][26]
成化 1465年1月27日

1488年1月13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二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23年 憲宗 登極 成果理化 文子·道原》:“大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27] [25][22][4][26][28]
弘治 1488年1月14日

1506年1月23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18年 孝宗 登極 “弘”:輝煌、光大
“治”:大治之世

明朝成化後朝政紊亂,國力凋敝。建元弘治,表明當時君臣的振作願望。

(無) [25][22][4][28][29]
正德 1506年1月24日

1522年1月27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16年 武宗 登極 德堅意正
  • 尚書·虞書·大禹謨》:“禹曰:……正德、利用、厚生、惟和。”[30]
  • 《尚書正義·大禹謨》:“‘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31]
[25][22][4][29][32]
嘉靖 1522年1月28日

1567年2月8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四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45年 世宗 登極 美好的教化,社會安定平服

表明世宗繼位僅為繼統,而非繼嗣。

《尚書·周書·無逸》:“周公曰:……不敢荒寧,嘉靖殷邦。”[33] [25][22][4][32][34]
隆庆 1567年2月9日

1573年2月1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年 穆宗 登極 吉祥喜慶 (無) [35][22][4][34][36]
万历 1573年2月2日

1620年8月27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四十八年七月三十日
47年
又7個月
神宗 登極 大明朝與世長存
皇帝歷世長久、萬壽無疆
[35][22][4][36][37][38]
泰昌 1620年8月28日

1621年1月21日
元年八月初一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5個月 光宗
熹宗
登極 國泰安昌 [35][22][4][37][38]
天启 1621年1月22日

1628年2月4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年 熹宗 登極 奉天啓示

天開辟、統治者之道。

左传·閔公元年》:「卜偃曰:……以是始賞,天啟之矣。」[39] [35][22][4][40][38][41]
崇祯 1628年2月5日

1644年4月25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16年
又2個月
又19日
思宗 登極 崇尚禎祥

一説取諧音“重振”。

(無) [35][22][4][41][42]
关闭

南明年號

更多信息 年號,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
年號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使用期
(大統曆年月日)
使用時間 皇帝 年號釋義 來源
(崇禎) 1644年6月19日

1645年1月27日
十七年五月十五日

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7個月
又15日
思宗
安宗
(同上) [4][43]
弘光 1645年1月28日

1645年8月20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元年閏六月二十九日[註 3]
7個月 安宗 弘揚祖宗基業,光復大明江山 [45][4][43][46]
隆武 1645年8月21日

1647年2月4日
元年七月初一日[註 4]

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1年
又6個月
紹宗 振興武備、興兵迎戰

一說興隆洪武[47]

[45][4][46][48]
永曆 1647年2月5日

1662年6月1日[註 5]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六年四月十五日[註 5]
15年
又3個月
又15日
[註 5]
昭宗 “永”:大明朝國祚永存
“曆”:取自神宗年號“萬曆”

“永”一說源於昭宗於崇禎年間曾受封永明王。
昭宗為神宗之孫,故取其年號用之。

[45][4][48][50]
关闭

以年號冠名

更多信息 類別, 名稱 ...
類別 名稱
歷史事件 洪武之治洪武赶散[51]洪武四大案建文改制永乐迁都[52]永樂盛世弘治中兴嘉靖中兴嘉靖大地震隆庆开关隆慶和議萬曆中興萬曆三大征[53]萬曆怠政天啟大爆炸
文物 永樂大鐘永樂款鈴杵[54]宣德爐[55]景泰藍[56]成化碑[57]
人物 洪武帝[58]建文帝[59]永樂帝[60]洪熙帝[61]宣德帝[62]正統帝[63]景泰帝[64]天順帝[65]成化帝[66]弘治帝[67]弘治三君子[68]正德帝[69]嘉靖帝[70]嘉靖八才子[71]隆慶帝[72]萬曆帝[73]泰昌帝[74]天啟帝[75]崇禎帝[76]弘光帝隆武帝永曆帝[77]
古籍圖書 洪武正韻[78]、《洪武聖政記[79]、《洪武禮制[80]、《洪武御製全書[81]、《建文皇帝事蹟備遺錄[82]、《建文忠節錄》(又名備遺錄[83]、《永樂大典[84]、《永樂琴書集成[85]、《宣德鼎彞譜[86][87]、《宣德彝器圖譜[87]、《宣德彝器譜[87]、《正統道藏[88]、《嘉靖東南平倭通錄[89]、《嘉靖祀典考[90]、《萬曆起居注[91]、《萬曆疏鈔[92]、《萬曆野獲編[93]、《萬曆絲綸錄》、《万历会计录[94]、《萬曆武功錄[95]、《萬曆十五年[96]、《萬曆邸鈔[97]、《萬曆續道藏》、《泰昌起居注[98]、《泰昌日錄[99]、《天啟起居注[98]、《崇祯长编[100]、《崇祯历书[101]、《弘光實錄鈔[102]、《隆武紀略[103]、《隆武遺事[104]、《永曆實錄[105]
貨幣 洪武通寶[106]永樂通寶[107]宣德通寶[107]弘治通寶[107]嘉靖通寶[107]万历通宝[108]泰昌通寶[109]天啟通寶[109]崇禎通寶[110]弘光通宝[111]隆武通寶[111]永曆通寶[112]
关闭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