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國祚總計276年[1]。明朝沿用著漢武帝以來的帝王年號進行紀年,共使用17個年號,其中首個使用的年號為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所啟用的洪武年號,最後一個年號則是思宗朱由檢於甲申之變在煤山自縊後停用的崇禎年號;使用時間最長的是達約47年又7個月的万历年號,最短的則為僅約5個月、後繼萬曆的泰昌年號[2]。
甲申之變後,明朝宗室於江南地區相繼成立南明諸政權。明朝宗室的最後政權於昭宗朱由榔被俘並被殺後被剷除,而奉明朝為正朔的明鄭最終亦向清朝投降[3]。南明共使用3個年號[4],各南明年號亦列於此處。
明朝以前的多數帝王在位期間使用2個以上的年號,到了明太祖時期確立一世一元[5],以後的帝王一般只使用一個年號,因此在民間便有以年號來代指皇帝本人[6],惟英宗朱祁鎮曾經使用兩個年號[2]。明朝年號變換不大,年號使用時間平均下來都比較長[7]。改元大致以新任皇帝即位的隔年開始,不過也有幾次特殊情況:如1402年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後,在當年革除建文年號,改以洪武年號紀年[8][9];1457年「奪門之變」後太上皇朱祁鎮復位,於當年改元天順[10]。也曾發生一年內頒布兩次改元詔書的情況,如1620年神宗駕崩,光宗即位,預定在明年(1621年)啟用泰昌年號,但同一年光宗駕崩,新即位的熹宗採納了群臣的意見,在當年啟用泰昌年號,明年改為啟用天啟年號[11]。由於明朝多個年號重複前朝的名稱,有些還重複到民變起義軍使用的年號[註 1],以致於到了明末還有人在調侃此事[12]。
明朝時期,外藩如朝鮮、琉球国等也曾遵用明朝年號,其中朝鮮在1637年被迫臣服於清朝以後,表面用清正朔,暗中遵用崇禎年號,以表示朝鮮的尊明反清之志[13]。
由於明朝皇帝的年號的釋義多無正式文告記載[14],故此處列出馮天瑜於《明清年號探微》所給予的釋義供參考。各年號的使用期則出自张廷玉所主纂的《明史》及溫睿臨所著的《南疆繹史》。
年號 |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
使用期 (大統曆年月日) |
使用時間 | 皇帝 | 改元原因 | 年號釋義 | 典故 | 來源 |
---|---|---|---|---|---|---|---|---|
洪武 | 1368年1月23日 - 1399年2月5日 |
元年正月初四日 - 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30年 又12個月 又27日 |
太祖 | 登極、禮祭 | 宏大的武力
|
(無) | [15][16][14][17][18] |
建文 | 1399年2月6日 - 1402年7月17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四年六月十七日 |
3年 又5個月 又17日 |
惠宗 | 登極 | 建立文治
與武功盛大的洪武朝相補益。 |
[15][16][14][18][8] | |
(洪武) | 1402年7月18日 - 1403年1月22日 |
三十五年六月十八日[註 2] - 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6個月 又12日 |
太祖 (成祖) |
(同上) | (同上) | [14][8] | |
永乐 | 1403年1月23日 - 1425年1月19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二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
22年 | 成祖 | 登極 | 國家永遠太平,百姓永享安樂 | [19][16][14][8][20] | |
洪熙 | 1425年1月20日 - 1426年2月7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
1年 | 仁宗 | 登極、崇祖 | 國家日益強大興盛 | [19][16][14][20][21] | |
宣德 | 1426年2月8日 - 1436年1月17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10年 | 宣宗 | 登極 |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 [19][22][14][21][23] | |
正統 | 1436年1月18日 - 1450年1月13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
14年 | 英宗 | 登極 | 大明貫徹春秋大義,永為中華統緒 | [19][22][4][23][24] | |
景泰 | 1450年1月14日 - 1457年2月14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八年正月二十日 |
7年 又20日 |
代宗 | 登極 | 國泰民安 | [19][22][4][24][10] | |
天順 | 1457年2月15日 - 1465年1月26日 |
元年正月二十一日 - 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7年 又11個月 又9日 |
英宗 | 登極 | 奉天順意 | [25][22][4][10][26] | |
成化 | 1465年1月27日 - 1488年1月13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二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
23年 | 憲宗 | 登極 | 成果理化 | 《文子·道原》:“大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27] | [25][22][4][26][28] |
弘治 | 1488年1月14日 - 1506年1月23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
18年 | 孝宗 | 登極 | “弘”:輝煌、光大 “治”:大治之世 明朝成化後朝政紊亂,國力凋敝。建元弘治,表明當時君臣的振作願望。 |
(無) | [25][22][4][28][29] |
正德 | 1506年1月24日 - 1522年1月27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
16年 | 武宗 | 登極 | 德堅意正 | [25][22][4][29][32] | |
嘉靖 | 1522年1月28日 - 1567年2月8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四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
45年 | 世宗 | 登極 | 美好的教化,社會安定平服
表明世宗繼位僅為繼統,而非繼嗣。 |
《尚書·周書·無逸》:“周公曰:……不敢荒寧,嘉靖殷邦。”[33] | [25][22][4][32][34] |
隆庆 | 1567年2月9日 - 1573年2月1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6年 | 穆宗 | 登極 | 吉祥喜慶 | (無) | [35][22][4][34][36] |
万历 | 1573年2月2日 - 1620年8月27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四十八年七月三十日 |
47年 又7個月 |
神宗 | 登極 | 大明朝與世長存 皇帝歷世長久、萬壽無疆 |
[35][22][4][36][37][38] | |
泰昌 | 1620年8月28日 - 1621年1月21日 |
元年八月初一日 -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5個月 | 光宗 (熹宗) |
登極 | 國泰安昌 | [35][22][4][37][38] | |
天启 | 1621年1月22日 - 1628年2月4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7年 | 熹宗 | 登極 | 奉天啓示
天開辟、統治者之道。 |
《左传·閔公元年》:「卜偃曰:……以是始賞,天啟之矣。」[39] | [35][22][4][40][38][41] |
崇祯 | 1628年2月5日 - 1644年4月25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
16年 又2個月 又19日 |
思宗 | 登極 | 崇尚禎祥
一説取諧音“重振”。 |
(無) | [35][22][4][41][42] |
年號 |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
使用期 (大統曆年月日) |
使用時間 | 皇帝 | 年號釋義 | 來源 |
---|---|---|---|---|---|---|
(崇禎) | 1644年6月19日 - 1645年1月27日 |
十七年五月十五日 - 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
7個月 又15日 |
思宗 (安宗) |
(同上) | [4][43] |
弘光 | 1645年1月28日 - 1645年8月20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元年閏六月二十九日[註 3] |
7個月 | 安宗 | 弘揚祖宗基業,光復大明江山 | [45][4][43][46] |
隆武 | 1645年8月21日 - 1647年2月4日 |
元年七月初一日[註 4] - 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
1年 又6個月 |
紹宗 | 振興武備、興兵迎戰
一說興隆洪武[47] |
[45][4][46][48] |
永曆 | 1647年2月5日 - 1662年6月1日[註 5]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六年四月十五日[註 5] |
15年 又3個月 又15日 [註 5] |
昭宗 | “永”:大明朝國祚永存 “曆”:取自神宗年號“萬曆” “永”一說源於昭宗於崇禎年間曾受封永明王。 |
[45][4][48][50] |
類別 | 名稱 |
---|---|
歷史事件 | 洪武之治、洪武赶散[51]、洪武四大案、建文改制、永乐迁都[52]、永樂盛世、弘治中兴、嘉靖中兴、嘉靖大地震、隆庆开关、隆慶和議、萬曆中興、萬曆三大征[53]、萬曆怠政、天啟大爆炸 |
文物 | 永樂大鐘、永樂款鈴杵[54]、宣德爐[55]、景泰藍[56]、成化碑[57] |
人物 | 洪武帝[58]、建文帝[59]、永樂帝[60]、洪熙帝[61]、宣德帝[62]、正統帝[63]、景泰帝[64]、天順帝[65]、成化帝[66]、弘治帝[67]、弘治三君子[68]、正德帝[69]、嘉靖帝[70]、嘉靖八才子[71]、隆慶帝[72]、萬曆帝[73]、泰昌帝[74]、天啟帝[75]、崇禎帝[76]、弘光帝、隆武帝、永曆帝[77] |
古籍圖書 | 《洪武正韻》[78]、《洪武聖政記》[79]、《洪武禮制》[80]、《洪武御製全書》[81]、《建文皇帝事蹟備遺錄》[82]、《建文忠節錄》(又名備遺錄)[83]、《永樂大典》[84]、《永樂琴書集成》[85]、《宣德鼎彞譜》[86][87]、《宣德彝器圖譜》[87]、《宣德彝器譜》[87]、《正統道藏》[88]、《嘉靖東南平倭通錄》[89]、《嘉靖祀典考》[90]、《萬曆起居注》[91]、《萬曆疏鈔》[92]、《萬曆野獲編》[93]、《萬曆絲綸錄》、《万历会计录》[94]、《萬曆武功錄》[95]、《萬曆十五年》[96]、《萬曆邸鈔》[97]、《萬曆續道藏》、《泰昌起居注》[98]、《泰昌日錄》[99]、《天啟起居注》[98]、《崇祯长编》[100]、《崇祯历书》[101]、《弘光實錄鈔》[102]、《隆武紀略》[103]、《隆武遺事》[104]、《永曆實錄》[105] |
貨幣 | 洪武通寶[106]、永樂通寶[107]、宣德通寶[107]、弘治通寶[107]、嘉靖通寶[107]、万历通宝[108]、泰昌通寶[109]、天啟通寶[109]、崇禎通寶[110]、弘光通宝[111]、隆武通寶[111]、永曆通寶[112]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