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在中国山西省中部偏南、汾河下游,西倚吕梁山脉;隶属于运城市管辖。縣人民政府駐龍興鎮。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历史
春秋时,这里称“绛”,是与晋阳(太原)、平阳(临汾)齐名的晋国重要都市。晋国在景公在位期间,从原来的绛迁都于新田,此后称原来的都城绛为故绛,而把新迁的都城新田称为新绛。这是新绛最初的由来。当时的新绛主要在现在侯马境内,只是部分地区与现在新绛东部接壤。
战国时属魏国,名汾城。至北魏始置东雍州,北周改名为绛州。隋唐时设正平县,属绛州总管府。明初正平县省入绛州。1912年废州置县,因当时已有绛县,故定名为新绛。
县城龙兴镇即古绛州城因形似一头牛而被称为卧牛城。其中纵贯南北的大街为牛脊梁骨,两边的几十条街巷为牛肋骨,城东西各有一大片水池为牛眼,北部的唐塔为牛尾。现城池为元代重建,但城内依然有大片历史街区和古建筑留有唐代风貌。而位于城西北的绛守居园池,更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园林遗址。
古代新绛为汾河和驿道交汇之所,是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并以先进的铸造业和多种手工业闻名于世,有“七十二行,行行皆兴”之誉。春秋战国时,这里就能筑造各种青铜器。唐朝时,这里是朝廷的铸钱重地,产能约占全国的三成,并设有钱监。宋代时,当地铸造了三口大铁钟,每口重达万斤,现仍存绛州大堂钟楼内。唐至清代,绛州所产的纱布一直是宫廷贡品。此外,文房器具、漆器、刺绣、皮革、雕版印刷、制药等行业也非常发达,民间有“南绛北代(代县),忻州不赖”的说法。至今新绛县的经济仍以手工业为主。
绛州历史上戏曲演出极其繁盛。1950年时,绛州城内就有戏台16座,而全县更达500多座。从唐代流传下来的绛州鼓乐民俗色彩浓郁,天下闻名。相传唐初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后,当地居民擂大鼓、奏《秦王破阵乐》以表庆祝,从此世代相传,便成为绛州鼓乐。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社火表演和蒲剧演出等。
人口
根据(山西省)运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新绛县常住人口为226871人。[2]
行政区划
龙兴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古交镇、万安镇、阳王镇、泉掌镇、横桥镇、新绛县社区和新绛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文化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