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塞·珀西瓦爾(英語:Spencer Perceval,1762年11月1日—1812年5月11日),英國政治家,於1809年至1812年出任英國首相,是歷史上唯一一位遇刺身亡的英國首相。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1年5月11日) |
早年生涯
珀西瓦爾是約翰·珀西瓦爾,第二代埃格蒙特伯爵(John Perceval, 2nd Earl of Egmont)與他第二任妻子凱莎琳·康普頓所生的第二名兒子,在同一血緣的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家族具有愛爾蘭血統。另外,他有七名同父異母的兄妹,全都是他的父親在第一段婚姻中所生。珀西瓦爾的父親是威爾斯親王腓特烈與英國君主喬治三世的顧問,關係十分密切,並曾經一度在內閣出任第一海軍大臣,但他在珀西瓦爾八歲的時候便與世長辭。
珀西瓦爾童年在倫敦查爾頓度過,[1]其後先後入讀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並於1782年取得文學士資格。他在大學裡對聖公會的福音傳播運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響到他日後成為一位《聖經》預言書的專家,並寫有不少小冊子,以發表他在預言書所找到的新發現。在1786年,珀西瓦爾成為律師,在英格蘭中部的巡迴裁判區當訟務律師,但初時顧客並不多,工作量不足,直至要靠家族本身的人際關係,情況才有所改善,及後,他更因為在一場偽造案的訴訟中勝出而聲名大噪。珀西瓦爾的母親也是出身於名門望族,這使他在1790年獲聘任為北安普敦郡的副特委法官,不久以後又被委任為專理破產事務的專員,此外,他又得到一份官方的掛名差事,在沒有實際的工作下,仍可得到高達119英鎊的年薪。珀西瓦爾曾代表皇室,分別在1792年和1794年負責對托马斯·潘恩和約翰·霍恩·托克(John Horne Tooke)提出起訴,他也曾經撰寫不少小冊子,支持對華倫·哈斯丁斯作出彈劾。另外,自1794年至1803年,他是倫敦與西敏義務輕騎兵隊的成員。
珀西瓦爾於1790年與珍·斯賓塞-威爾遜結婚,斯賓塞-威爾遜的父親是薩西克斯郡的一位地主,他對這場婚事十分反對,所以珍·斯賓塞-威爾遜是趁家人前往東格林斯特德(East Grinstead)旅行時與他秘密結婚的。兩人生有6名兒子與6名女兒。珀西瓦爾在1812年逝世後,他的妻子守寡達三十年。
投身政治
珀西瓦爾的哥哥阿登勳爵(Lord Arden)曾在小皮特的政府供職,連帶他也開始受到政界的注意。在1795年,他被推薦為愛爾蘭總督的首席秘書,但珀西瓦爾沒有打算從政而拒絕了這份差事。可是到了1796年,由於他未能繼承家族的遺產,他接受了提名參選代表北安普敦郡的下議院席位,並成功當選。同年,他又獲委任為御用大律師。在下議院,珀西瓦爾對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和政改方案作出了措辭強硬的猛烈批評,因而得到了小皮特的青睞,並考慮讓珀西瓦爾成為他的繼任人選。在1798年,他成為了軍械署的事務律師。
當愛爾蘭被正式併入大不列巔王國後,小皮特的政府因天主教解放之議題而垮台。然而,珀西瓦爾一向反對天主教,因此對小皮特的下台未有表示同情,並且在1801年獲引薦到阿丁頓的政府出任法律政策專員(Solicitor General),隨後於1802年晉升為律政司(Attorney General)。但是,珀西瓦爾與阿丁頓的政見並不一致,而且在外交事務上的分歧也相當大,所以他在法律事務上沒有作太多的發言,並常常以責罵的語氣替政府辯護。後來,小皮特在1804年重新擔任首相,珀西瓦爾獲得留任。在任內,他慫恿對激進分子提出起訴,又對有關流放罪犯到澳洲的法例進行改革。小皮特在1806年1月逝世,在喪禮上,珀西瓦爾是其中一位佩帶徽章的人士,反映他的地位日益重要。
小皮特逝世後,輝格黨的格伦维尔勳爵組成了所謂「賢能內閣」的聯合內閣,不過由於有福克斯的加入,所以珀西瓦爾成為了新政府的反對者,並發表不少有力的演說,抨擊「賢能內閣」。其中,珀西瓦爾對「賢能內閣」向愛爾蘭天主教讓步所作的強烈批評,更成為格伦维尔勳爵政府垮台的一大原因。
在1806年,威爾斯王妃因為涉嫌通姦而召開了聽證會,珀西瓦爾作為她的首席法律顧問,雖然無法避免她被裁定作出「下流和缺乏教養的表現」(grossly indelicate conduct),但他最後仍成功使威爾斯王妃和喬治三世和解。
1807年3月,「賢能內閣」垮台,波特蘭公爵與資深的托利黨黨員組成了一個不太穩固的聯合內閣,而珀西瓦爾則在新內閣出任財相、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Chancellor of the Duchy of Lancaster)及下議院領袖。但事實上,波特蘭公爵年事已高,身體狀況又不佳,故此他只是一位有名無實的首相,珀西瓦爾才是真正的領導者,他甚至早已經搬到唐寧街10號居住,並在1807年度的國會開幕典禮,替喬治三世撰寫演講辭。
當時拿破崙已征服了歐洲大部份地方,並開始對英國實施大陸封鎖政策,迫使丹麥等國就範,停止與英國的貿易往來,企圖對英國進行禁運和制裁。英國雖然已陷於外交孤立,但珀西瓦爾為了作出應對,除了先發制人地襲擊丹麥艦艇,爆發哥本哈根海戰外,又在1807年草擬了樞密令(Orders in Council),禁止中立國向拿破崙及其盟友進行貿易,以向丹麥對法國的投降進行報復。這份樞密令在同年11月11日提到國會,引發了激烈的辯論,但仍然在1808年3月11日通過。至於在1808年的2月,珀西瓦爾發表了財政預算案,戰爭支出高達£4千9百萬英鎊,但用作填補開支的軍餉、稅金和獎券收益卻大約只有£2千35萬鎊,結果政府要向外借款£8百萬鎊。
國內事務上,他曾支持了國內的威廉·威伯福斯,通過法案,成功廢除了奴隸貿易。而後來,約克公爵的情婦被揭發利用公爵在軍隊的統帥地位和薪金,私自賣官鬻爵,事件於1809年3月9日在國會進行了三天辯論,而珀西瓦爾本人主張撤去約克公爵的軍隊統帥頭銜,並在下議院發表了長達三小時的演說,抨擊約克公爵,結果約克公爵在數日後自動辭去軍隊統帥一職。
可是,這時的珀西瓦爾卻因為盲目地反對天主教,又反對對美勞斯學院(Maynooth College)發放政府資助,使政府與反對黨陷入了嚴重的分歧和持續的爭吵。此外,珀西瓦爾與喬治·坎寧又為了爭取成為下任首相而關係惡化,到了1809年8月,波特蘭公爵中風,更加快他們對首相職位的爭奪,最後,在卡斯爾雷子爵支持下,珀西瓦爾成功接替波特蘭公爵,出任英國首相。
首相與死亡
珀西瓦爾在1809年10月獲委任為首相,乔治三世曾讚揚到他是「我見過最爽直的人」(the most straightforward man I have even known)。可是,由於沒有得到喬治·坎寧的支持,使珀西瓦爾在組閣上出現了很大的困難,而他的內閣在後世也以缺乏重要和資深的政客著稱。例如,他曾邀請了六人出任財政大臣一職,但都遭到拒絕,結果要由自己兼任。他上任之時,英國經濟正陷於低谷,不少人認為他的任期不會很長,因此,不論是外交事務,抑或是經濟事務,珀西瓦爾的政府時常在下議院受到非難,使很多議案未能獲得通過(但英國的經濟始終在他的任內重新有復甦的跡象,他的政府也沒有垮台)。至於有關選舉改革的事務,他仍舊堅拒作任何讓步。
對法國長久的戰爭是反對黨批評新政府的另一大焦點,珀西瓦爾為此於1810年1月23日,即新一屆國會開幕後不久,發表了長篇演說,為開戰作出了有力的辯護。但是三日後,反對黨轉移對瓦爾赫倫長征(Walcheren Expedition)的大敗作出批評,結果反對黨以195票對186票之數擊倒珀西瓦爾,召開聽證會。期間,在1月28日,再多三個師被敵方逐個擊敗,而這些師更是珀西瓦爾的好友所統領,這使他的聲望進一步受打擊。到了3月31日,關於瓦爾赫倫長征的調查報告正式發表,英軍的其中四個師也同時在戰爭中險勝,但政府仍備受壓力,而軍械總局局長查塔姆勳爵(Lord Chatham)也決定了請辭。然而,雖然珀西瓦爾的政府瀕臨崩潰,但由於反對黨拒絕加入內閣,組成聯合內閣,使他的政府不至於垮台。
踏入1810年尾,喬治三世的精神狀況再次出現毛病,而且情況日益惡化,在當年12月19日,珀西瓦爾通知威爾斯親王,即將在國會提出《攝政法令》,讓他代理君職,但他的權力將會大大地受到限制。威爾斯親王知道後感到很憤怒,並計劃聯同反對派阻止議案通過,但是《攝政法令》依然在1811年2月4日得到通過。珀西瓦爾在當初感到自己陷入了困境,擔心新當上攝政王的威爾斯親王會支持輝格黨解散他的政府,但法案通過以後,他便感到放心得多,而且更拒絕了攝政王的建議,讓其他人加入內閣。期後,乔治三世的病況有初部改善的跡象,於是攝政王確認珀西瓦爾將仍舊出任首相。但是乔治三世的精神在不久以後便又陷入了完全錯亂崩潰的狀態。
到了1811年7月,持續的對外戰爭使國內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但珀西瓦爾把紙幣列入法定貨幣,使財政危機得到化解。然而,攝政王在此時卻提出要求政府增加他的生活費,用作償還他的一大筆債務,這樣使攝政王和政府陷入了僵局,最後,珀西瓦爾游說攝政王,希望他接受一份皇室花費表(Civil List),而該表會列明政府資助皇室的每一樣事項。雖然總金額比攝政王的預期少,但攝政王仍然決定接受,這種機制更一直沿襲至今。
珀西瓦爾的內閣在1812年初出現了變動,政府因不少內閣成員的離開而受到打擊。在1月17日,一向支持攝政王的韋爾斯利勳爵(Lord Wellesley)辭去了外相一職,在1月31日,查理斯·菲力浦·約克(Charles Yorke)又以健康理由辭去第一海軍大臣的職務,實質卻是暗地裡卻轉而投靠了攝政王。結果,珀西瓦爾在2月7日與攝政王進行面談,商討是否與反對派組成聯合內閣,但會談後,反對派仍認為珀西瓦爾是首相的最佳人選。另外,在半島戰爭期間,珀西瓦爾對戰況十分關注,並常常對有關英軍將要落敗的言論,加以反駁。
珀西瓦爾在1807年頒布用作限制貿易的樞密令,到了1811年的冬天漸漸變得不受歡迎,期間更爆發了盧德分子發起的暴動,到處搗毀工廠機械。結果珀西瓦爾不得不在下議院召開聽證會解決。不幸地,在1812年5月11日,珀西瓦爾在前往出席聽證會的途中,在下午約五時於下議院的大堂遭一名叫約翰·貝林罕的商人開槍伏擊,珀西瓦爾的心臟被子彈穿過而斃命。事後,該名槍手聲稱早前曾在俄羅斯被軟禁,回國後向政府索償不遂,憤而刺殺首相。
珀西瓦爾的遺體安放在唐寧街10號停靈五日,供親人憑弔;下議院亦於槍殺案發生後的第二日,通過對珀西瓦爾的遺孀及子女發放恩恤金。他的遺體隨後在1812年5月16日落葬在倫敦東南部,查爾頓的聖路加教堂。
珀西瓦爾內閣
1809年10月至1812年5月
参考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