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斌椿使团是指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在1866年派遣,以旗人官员斌椿为代表的访问欧洲代表团。该代表团并非正式的外交使团[註 1]。有学者认为可称为斌椿考察团[參 1]。
访问团由外籍官员、总税务司赫德推动、總理衙門委派。1865年时,赫德准备回国完婚。他向总理衙门提议,派遣正式的外交代表随同他回国,以“研究外国的民情”,并向清政府正式报告[參 1]。
1866年2月4日,总理衙门告之赫德,派遣副总办官斌椿为代表的访问团,“正式出国观光及考察报告”[參 1]。
赫德先行垫付访问团的费用,预备回国后由总理衙门“照数发给”[參 1]。
学者分析,總理衙門最初仅考虑派遣几名同文馆学生随赫德前往。但考虑学生过于年轻,加派斌椿和其子广英,并赏给斌椿三品衔,任命为总理衙门副总办官[參 1]。
斌椿(1804年-1871年),姚氏,字有松,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善禄管领下人[參 2],科举入仕,内务府慶豐司郎中(其胞弟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进士斌敏,曾祖西陵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礼部侍郎姚永泰)。担任过江西长宁县、赣县、山西襄陵县知县。1864年4月,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崇綸推荐给赫德担任文案[參 1]。
除斌椿外的团员有四人,分别是凤仪(同文馆英文馆,八品官)、张德彝(同文馆英文馆,八品官)、彦慧(同文馆法文馆,蒙赏加八品衔))、其子广英(内务府笔帖式,蒙赏加六品衔)。此外,赫德推荐法国人德善、英国人包腊同行。两人皆通晓中文。行程中,斌椿被认为是“难以驾驭”的人,两人曾向赫德表达抵触。赫德选择支持斌椿[參 1]。
1866年3月7日,从北京启程。5月2日,到达欧洲,抵达法国马赛。访问团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等11个国家,历时4个多月。
8月19日,访问团从法国马赛乘船回国。11月13日,抵达北京[參 1]。
回国后,斌椿著有《乘槎筆記》(同治十年[1871]刻本;有1981、2019年现代版),将“恭呈御览”。张德彝著有《航海述奇》,为私人日记。斌椿被认为是清朝第一批出国访问欧洲的官员[參 3],亦成为最早将标点符号引入中国的人[參 4]。
当时奉行夷夏之辨、思想守旧的官员对斌椿《乘槎筆記》评价不高。如《翁同龢日记》所述,“盛称彼中繁华奇巧”,“盖甘为鬼奴者耳”[註 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