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從阮(891年—955年),初名從遠,字可久,為了避後漢高祖劉知遠之諱,改名從阮五代時的軍事家、政治家,半獨立的藩鎮割据者,歷事後唐後周四朝。河東道雲中(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大順二年(891年)出生,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去世。

家族淵源

折姓折掘氏改為單字漢姓,出自党項羌,更早則出自鮮卑族,和吐谷渾也有親戚關係。折掘氏之際就已是西北大姓了,五胡十六國時的南涼景王禿髮傉檀的王后,就是出自鮮卑折掘氏(《晉書》南涼載記),禿髮就是拓拔氏的一支,而以遊牧民族的習慣,后族一般都來自大部落,以折掘王后來看可知折掘氏是可以和拓拔氏結為婚姻同盟的大族了。另外也有說鮮卑折掘氏是古代匈奴折蘭王的後代,國破後又融入鮮卑族。

生平功績

折家世為北蕃大族,自唐末發跡,河東當時是晉王李克用的地盤,克用以緣河五鎮合為府谷鎮,折宗本折嗣倫遂世為鎮將,又以功升為麟州刺史。折嗣倫就是折從阮之父。從阮個性溫厚,弱冠居父喪以孝聞。早年擔任後唐莊宗牙將,後來拜為府州(今陕西府谷)副使。隨著沙陀李氏的入主中原,李存勖称帝後,從阮升任府州刺史。[1]长兴元年(930年)入朝,以洞习边事,加检校工部尚书,复授府州刺史。石敬瑭燕雲十六州契丹,他在府州駐守。辽朝想要尽徙河西民户实辽东,折从阮以险拒守。后晋開運元年(944年),後晉與契丹敗盟後,他受晋出帝命,攻取契丹城堡十余處,[2]每戰必勝。[3]以功加检校太保,迁本州团练使。同年又领朔州刺史、安北都护,振武节度使,累迁至契丹西南面行营马步都虞侯。但後晉出帝累敗於契丹軍,折家在西北一隅的小勝並無法挽回汴京被破的命運。

劉知遠當時任河東節度使,在郭威等將校支持下稱帝,擁兵坐觀中原亂局,招撫後晉舊臣,終於利用契丹退軍的時機,迅速進入開封洛陽等地。他率众归附,避高祖刘知远名改名從阮。劉知遠為了酬謝折家的首附之功,升府州為永安軍,析振武之胜州并沿河五镇隶属,擢折從阮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永安軍節度使及府、勝(今内蒙古准格尔旗)等州觀察處置使、赐功臣名号。乾祐元年(948年),後漢隱帝即位後又加封特進、檢校太師,另授安北都護、振武軍節度使。二年春,举族入朝,授武胜军节度使。

郭威稱帝,折從阮以北國雄鎮,國朝重臣的地位,奉表稱藩。廣顺元年(951年)正月,加同平章事,四月移镇滑州,八月移陕州。廣順二年(952年)十一月,又以保义节度使折从阮为静难军节度使(治邠州,今陕西彬县)。廣順三年,折从阮奉命率军讨伐野鸡族(党项部落之一)[4],大獲全勝,降野鸡二十一族。[5]分军屯镇延州(陝西延安市),高紹基這才有點害怕,屢次有所進貢。郭威臨終前又以其為顧命大臣。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封鄭國公,是年七月加兼侍中。顯德二年(955年)以年老上章请代,去职。冬,赴闕途中,病卒於西京洛阳,年六十四。卒贈中書令

折從阮一生經歷了五代最混亂的時期,契丹覆滅後晉,府州直面契丹的西京大同府與西南路招討司,作為河東地區抵禦契丹入侵的第一道關卡,戍守邊境,功不可沒。特別是後周代漢後,因為北漢割據太原,隔斷府州與汴洛的聯繫,而西面又阻於世仇的平夏部,折從阮仍奉表不絶,及至於二度入闕,其氣節令當世感佩。折家軍的精騎無雙,牽制北漢與契丹無法全力南下,後周世宗可以放手進行先南後北的統一大業。

忠貞將門

折家雖然與西夏拓拔氏同族,但是折家地近雲代腹心,從唐初以來就開始漢化,折掘家又與拓拔家為世仇,加上從來中原天子對折家就是累世加恩,所謂的”簪纓不替,其勛業彪炳史冊,舊絶千古”。[6]自折從阮之後英才輩出,從阮子折德扆,孫折御勛折御卿或其玄孫折克行皆為當世名將。從阮的孫女折賽花嫁給北名將楊業,楊業就是演義中的楊老令公,折賽花一般以為是傳說中的佘老太君

折家數代北抗契丹、西禦党項,史稱“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正如折繼閔《神道碑》中所述“炳丹青而不渝,盟帶礪而無愧者,孰能與于此?”

注釋

延伸阅读

參考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