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惡魔角龍屬(學名:Diabloceratops)是角龍亞目角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1]。頭盾上端具有兩根向外彎曲、形似惡魔的角。惡魔角龍是最早期的尖角龍亞科之一,有助於古生物學家瞭解早期角龍科的演化關係。
正模標本(編號UMNH VP 16699)是一個部份頭顱骨、下頜的夾板骨,沒有遭到擠壓變形、保存狀態良好,只有右側遭到侵蝕遺失。化石是在2002年由古生物學家Donald DeBlieux發現於猶他州的大階梯-埃斯卡蘭特国家保護區,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坎潘階,約7500萬年前[1]。
這個化石被運送到鹽湖城的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並經過約800小時的化石處理、清里母岩。在2002年,詹姆士·柯克蘭(James Ian Kirkland)、Donald DeBlieux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伊頓惡魔角龍(Diabloceratops eatoni)。屬名裡的diablo在西班牙文意為「惡魔」,意指其頭盾上方的角類似惡魔的角;ceratops則意為「有角的面孔」,是角龍類恐龍的學名常見字根。種名則是以古哺乳動物學家傑佛瑞·伊頓(Jeffrey Eaton)為名,他是柯克蘭的好友,也曾發現一些恐龍化石[1]。
正模標本的頭顱骨長62公分,是個成年個體,研究人員推測惡魔角龍的完整身長約3公尺[1]。
惡魔角龍是種典型的角龍類,具有大型頭盾,傾斜角度高。牠們的口鼻部短而高,具有大型鼻孔。口鼻部與頭顱骨比例相當短,是已知角龍類恐龍裡的比例最短口鼻部。鼻部有個小型隆起,研究人員推測其生前可能具有小型的鼻角。眼睛上方有一對小型額角,長25公分。頭盾兩側有多個頸盾緣骨突。在頭盾最上端有一對長角,往兩側彎曲,外形類似歐美傳說中的羊角惡魔。戟龍、野牛龍也有類似的頭盾頂端長角[1]。
前上頜骨後上方有個小型突起部。每邊上頜骨有24顆牙齒。眶前孔小型。前上頜骨、上頜骨之間有個小型洞孔。頭布兩側的顴骨有小型顴角,往兩側延伸;在目前已知的角龍類,惡魔角龍有最長的顴角[1]。
惡魔角龍是已知最早期的尖角龍亞科恐龍之一。目前已發現超過30種角龍類恐龍,生存於7800萬到6500萬年前;但是在9000萬到7800萬年前的這段時期,目前很少發現角龍類恐龍,惡魔角龍的發現,有助於瞭解早期角龍科恐龍的演化關係。柯克蘭發現惡魔角龍具有某些原始特徵,而原角龍科也具有類似的特徵。兩者都具有額外的頭盾洞孔,而更進階型、後期角龍科的額外頭盾洞孔縮小、或是消失。柯克蘭指出,這些早期物種並沒有形成一個天然單系群,而是代表演化至後期角龍科的一個演化階段,最後演化出後期的各種角龍科恐龍[1]。
在同一地區,還發現鬥吻角龍、格里芬龍等草食性恐龍,目前還沒有發現大型肉食性恐龍。研究人員據此推測,惡魔角龍的頭盾功能可能主要是視覺辨識物,辨別物種、性別、或是個體,比較少用在打鬥或防禦功能[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