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惡人正機說是日本佛教淨土真宗的教義之一,由僧侶親鸞於鎌倉時代初期創立[1]。親鸞認為,惡人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此說,關東地方出現「造惡無礙」的信徒,隨心所欲的殺生。然而,親鸞對迫不得已而作壞事的人感到同情,卻非常反對人故意去作壞事,「就算是有解藥,也沒必要喝鴆酒」。親鸞派其子善鸞去關東地方宣揚親鸞的說法,但善鸞處理不周,反被奸人蠱惑,控訴親鸞得力弟子性信等人。高齡八十四歲的親鸞為了防止事態惡化,宣佈與善鸞斷絕父子關係。親鸞也因此提出惡人正機說,宣稱迫不得已而作惡是可以被原諒的。
親鸞師承法然。法然當年提出「善人正機說」,勉勵信徒只要皈信阿彌陀佛,加上行善,必然會得救,往生西方淨土。法然表示「惡人尚且往生,何況善人」,意思就是:惡人都能得救,跟不做惡事的善人比,善人显然更能得救。阿彌陀佛連惡人都願意拯救,更何況善人?這也是淨土宗的思想,需要用自己修行的力量(自力),加上佛的願力(他力),以求得拯救。
但是親鸞在關東地方傳教甚久,發現獵人、漁夫、屠夫與下級的武士等從事殺生工作,依照因果論,死後應該要墮入三惡趣。但是不從事殺生,貧苦的民眾連民生物資都有問題,根本無力去修行佛道,也常常為了賺錢謀生而觸犯戒律。
所以親鸞提出了對法然「善人正機說」的反義,稱作「惡人正機說」。親鸞把法然的話反過來說,他說「善人尚且往生,況惡人耶?」。親鸞認為,一般人如果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行善、修行而至覺悟而解脫,就不需要阿彌陀佛。因此,就是為了接引惡人,佛既然慈悲,一定願意拯救最底層的人。尤其這些造作業障的惡人,更應該是阿彌陀佛的首先救援對象。親鸞主張「絕對他力」,稱只要堅信彌陀,不管甚麼樣的人都一定會得到解救。
親鸞之後建立了淨土真宗。淨土真宗的僧侶不遵守古印度的戒律,允許娶妻生子,寺院住持位置由家族世襲傳承。日本佛教其他宗派的出家眾,在19世紀明治維新時,才開放僧人結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