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貓(Dinofelis)是後貓族下的一屬。牠們廣泛分佈在歐洲、亞洲、非洲及北美洲,估計屬於最少500-120萬年前。在洛沙岡亦有發現非常似恐貓的化石,可以追溯至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末期。
物種
現時已知的恐貓物種如下:
- 怖恐猫 Dinofelis aronoki Werdelin & Lewis, 2001:於東非發現,從巴羅刀齒恐貓中分裂出來。
- 巴氏恐猫 Dinofelis barlowi Broom, 1937,巴羅刀齒恐貓:於南非發現。
- 冠恐猫 Dinofelis cristata Falconer & Cautley, 1836,於中國發現的阿氏恐貓(D. abeli)为其异名。
- 达氏恐猫 Dinofelis darti Toerien, 1955:於南非發現。
- 间恐猫 Dinofelis diastemata Astre, 1929:於歐洲發現。
- 古虎恐猫 Dinofelis paleoonca Meade, 1945:於北美洲發現。
- 佩氏恐猫 Dinofelis petteri Werdelin & Lewis, 2001:於東非發現。
- 皮氏恐貓 Dinofelis piveteaui Ewer, 1955:於南非發現。
- 魏氏恐猫 Dinofelis werdelini Jiangzuo, Rabe, Abella, Govender & Valenciano, 2023[1]
- Dinofelis sp. "Langebaanweg"
- Dinofelis sp. "Lothagam"
描述
恐貓的體型介於現存的獅子與豹之間,多數成員大小接近美洲豹(肩高約 70cm,體重約 120kg),具有劍齒以及較現今貓科粗壯許多的前足。
由古生物學家Serge Legendre與Claudia Roth針對兩個樣本所估算的體重。第一個樣本體重約 31.4公斤(69磅),第二個樣本體重約 87.8公斤(190磅)[2]。
恐貓的犬齒較現存的貓科長而扁平,但沒有劍齒虎這麼長。因此恐貓與獵虎的犬齒常被稱為「偽劍齒」(不過恐貓與獵虎並非近親,分別屬於不同的科別)。恐貓的裂肉齒並沒有如獅子或現存其他貓科發達[3]。
古生物學
恐貓壯碩的身體代表牠們可能跟美洲豹一樣適合多種棲息地,包括森林或是較開闊的濕地等。
恐貓的獵物包括猛犸象幼崽、乳齒象以及巧人[5]。不過針對斯泰克方丹出土化石的碳同位素分析顯示,恐貓仍然以狩獵大型草食動物為主。當時巧人主要的天敵可能為豹和巨頦虎,同樣來自於碳同位素分析的結果[6]。
在南非,恐貓和狒狒的化石常常一起發現。恐貓與非洲南方古猿的化石也在數個考古地點一起被發現。另外,在恐貓的化石旁也曾發現過傍人的顱骨化石,其上有犬齒造成的傷痕。這代表恐貓可能以當時這些靈長類為食,然而碳同位素的分析認為這些只是少數特例[6]。
冰河期開始造成的森林衰退可能是恐貓絕種的主要原因。
大眾文化
參考
其他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