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國數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里克·亨利·莱默(英語:Derrick Henry Lehmer,1905年2月23日—1991年5月22日),美國數學家,專長為數論;他(以及他的數學家父親D·N·萊默、他的數學家妻子艾瑪·萊默)是計算數論的先鋒之一——較早意識到電腦對數論研究可達成的影響。
在正式開始談「小萊默」的學術生涯前,得先提及其父德里克·诺曼·萊默(下稱老萊默)。老萊默自1900年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數學(最初職銜是 instructor ,1918年升至教授)。在老萊默活躍研究的年代,電腦並不普及,老萊默喜歡發明機器去協助他在質數方面的研究。「小萊默」9歲時,老萊默發表了《由1至10006721的質數列表》(英語:List of prime numbers from 1 to 10006721 in 1914)。
「小萊默」有兩個姐姐、一弟和一妹。
在父親影響之下,「小萊默」早年就建立了對數學的興趣。
高中畢業後萊默進入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物理,此段期間他為老萊默以單車鏈、鏈輪、手柄和摩打為主要元件,設計了個質數/質因數分解篩。
在柏克萊時,他認識了俄裔工程系學生艾瑪。艾瑪由工程轉為攻讀數學,同時協助萊默和老萊默設計機器——那些可以處理當時是針對數論未解決問題的「天文數字」或繁瑣運算的研究的機器。1928年,艾瑪在柏克萊數學系畢業,同年與萊默結婚。
萊默本科畢後,到芝加哥大學師從伦纳德·尤金·迪克森。萊默不喜歡跟隨迪克森研究,恰巧萊默獲羅德島州的布朗大學一個教職位,萊默和妻子便到了布朗大學。一邊教學一邊研究的萊默在布朗大學取得碩士資格和博士資格(1930年)。時值大蕭條,萊默求職不順,雖然他得到國家研究基金(National Research Fellowship),但他每年都不得不轉換一次研究環境——先是加州理工學院,後來在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直至他獲得賓夕法尼亞州理海大學的聘書。
1940年萊默夫婦一直在理海大學——除了在1938、1939年他們在英國劍橋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與哈代、埃尔德什和李特爾伍德 等當時一流的數學分析或數論學家交流。
戰爭時期,萊默亦有為保護國家而工作。他的部門有機會使用ENIAC。於是,白天ENIAC忙於計算導彈航道、路徑,晚上萊默就忙於用ENIAC來進行他以往靠鏈輪製品的研究:計算數論的研究。
戰爭過後,萊默回到柏克萊工作。
1950年,麦卡锡主義帶來的白色恐怖氣氛籠罩美國,大學部門要求萊默簽署忠誠宣誓書。也許是重視學術自由,也許是重視思想自由,萊默拒簽,不獲大學續約。
被柏克萊解僱後,萊默落腳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領導該校其中一個數值分析團隊;當時UCLA數學系有一台電腦,代號「SWAC」,萊默的計算數論研究得以繼續。宣誓書被美國法院裁定違憲後,萊默回到柏克萊。
1943年他成為MTAC(後改稱《計算數學》(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縮寫MCOM)的首批編輯。
1981年萊默的論文選集出版。
萊默夫婦有一子一女。
萊默在計算數論上的見解可見於1974年的 〈電腦運算對數論研究的影響〉(The influnce of computing on research in number theory),刊於《電腦運算對數學研究和教育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Computing on Mathemat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全文可在此閱讀,第12頁起。)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