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力·渣文(Derek Jarman,1942年1月31日—1994年2月19日)是一名英國電影導演及作家。
戴力·渣文 Derek Jarman | |
---|---|
出生 | Michael Derek Elworthy Jarman[1] 1942年1月31日[2] 倫敦北林 (倫敦) Royal Victoria Nursing Home[1] |
逝世 | 1994年2月19日 倫敦聖巴多羅買醫院 | (52歲)
墓地 | 肯特郡 Old Romney St. Clement Churchyard |
居住地 | 肯特郡邓杰内斯角 |
国籍 | 英語 |
公民权 | 英國 |
教育程度 | 多塞特郡坎福德學校 |
母校 | UCL斯莱德美术学院、伦敦国王学院 |
职业 | 電影導演、同志權利運動家、園藝師、佈景設計師 |
活跃时期 | 1970年至1994年 |
风格 | 新同志電影[3] |
家乡 | 北林 |
伴侣 | Keith Collins(1987年-1994年)[4] |
生平
渣文在英格蘭米德塞克斯北林(Northwood)出生[1],全名Michael Derek Elworthy Jarman。父母為Lancelot Elworthy Jarman及Elizabeth Evelyn(閨姓Puttock)[5],父親在紐西蘭出生,是一名軍官。
渣文在坎福德學校(Canford School)寄宿,1960年起在伦敦国王学院就讀,1963年到伦敦大学学院的斯萊德美术学院繼續學業。
導演作品
- 《塞巴斯蒂安》(Sebastiane,1976)
- 《銀禧紀念》(Jubilee,1977)
- 《暴风雨》(The Tempest,1979)
- 《天使的話兒》(The Angelic Conversation,1985)
- 《浮世繪 (電影)》(Caravaggio,1986)
- 《菩薩蠻 (電影) / 末世風情畫》中的「Depuis le jour」(Aria,1987)
- 《英倫末路》(The Last of England,1988)
- 《安魂曲 (電影)》(War Requiem,1989)
- 《花園 (電影)》(The Garden,1990)
- 《愛德華二世 (電影)》(Edward II,1991)
- 《維根斯坦》(Wittgenstein,1993)
- 《藍 (電影)》(Blue,1993)
參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