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紹升(1740年—1796年2月28日),字允初,號尺木,又號二林居士,法名際清。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祖籍江西清江(今樟樹市)[3],清朝佛教居士,進士出身。
十九歲習詩,二十歲習古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二十二歲殿试位列二甲第十八名,赐進士出身。
二十四歲習宋明理學,為究其心,曾修習道教修鍊術三年,然一無所獲。後讀佛書以為道之所歸,此後號知歸子,題其住所為「二林」,號二林居士。
二十九歲斷肉食,茹素。
三十歲朝廷命其為官,紹升並未從命。
三十四歲從聞學實定禪師,受菩薩戒,法名際清。後閉關文星閣僧舍,名住所為「一行」。
五十七歲時去世。
二十二歲舉進士,不任官。少喜陆王心学,後學道教不契,三年無成。又讀憨山、紫柏、莲池之書,转信佛教,精讀大乘、小乘经论。後信仰淨土宗,主张儒佛一致。建念佛道场,设放生會。
紹升原本服膺陸王心學,貶抑程、朱,認為程朱理學遠離聖人之學。 又認為王陽明之致良知是聖人之學,但陽明後學卻異於聖人之道。他說:「後之學王子者,吾異焉。言知不必良,言良知不必致。知而不必良,則不善不可得而去也;良知而不必致,則無不善者不可得而復也。此其所以異于聖人之學也!」[4]故紹升主張性善,認為知必良,反對陽明後學「知不必良」、「良知不必致」的論點,顯示他認為性善才符合聖人之說,相信這也是他後來學佛,鍾情華嚴經的理由之一。
紹升家世顯赫,曾祖彭定求康熙十五年(1676年)狀元,曾任國子監司業。父彭啟豐雍正五年(1727年)狀元,官至兵部尚書。
著有《無量壽經起信論》三卷、《觀無量壽佛經約論》一卷、《阿彌陀經約論》一卷、《一乘決疑論》一卷、《華嚴經念佛三昧論》一卷、《居士傳》五十六卷、《善女人傳》二卷、《二林居集》二十四卷、《一行居集》八卷、《二林唱和詩》、《觀河集》、《測海集》各一卷、《和碩怡賢親王允祥傳》。[5] 由他編纂,經其從子彭希涑等編成計有《淨土聖賢錄》九卷。由他重刊編纂計有《淨土三經》、《念佛警策》上下二卷、《省庵法師語錄》二卷、《西方公據》二卷。[6]
紹升文才頗負盛名。《清朝續文獻通考》:「紹升專心淨業,敝屣榮華,自捷南宮,即辭膴仕歸。既無用世之志,更何有於身後之名!然古文、宗法、震川詩亦功力極深,論乾隆一朝文學者,要不能不數及之也。」[7]
紹升將己之佛學作品寄給徹悟禪師審定時,徹悟禪師回覆道:「仰惟居士深入淨宗,廣陳法施,自他並利,解行俱圓,可謂現居士身,修菩薩行,不違本願,不忘佛屬者矣!向得三經新論,妄為評題,不見罪責,已出分外。茲復寄示種種新刻,屬令論定,益覺赧顏山野。唯教乘大旨,粗知向方,而幼失問學,語不成文,故兩處住持二十餘年,檀護之門未投隻字。今感居士虗懷遠問,為法之誠,遂頓忘固陋,罄己所知,直詞以告。其當否去取,唯高明以自裁焉! 」[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