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弘农杨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以弘农郡为郡望的杨姓士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或源于春秋羊舌氏后裔,是叔向之后。其始祖为西汉时人杨敞,为汉昭帝时丞相,史学家司马迁女婿,后代杨宝是西汉末、东汉初,传习欧阳派《尚书》的经学学者。杨宝之子杨震,人称“关西孔子”,东汉太尉。其后裔杨秉,杨赐,杨彪皆为东汉太尉,时人称其“四世太尉”。
与其他姓氏士族类似,历经数代,不著故里,仍以弘农郡华阴县人自称。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侯旭东教授认为,高门子弟用来标明其身份地位的郡望多产生于魏晋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州、郡、县名称与隶属关系也不断的变化,到北朝时他们居地的名称难免与旧有的郡望不合,这些名门后代为“高自标置”,仍然抱着旧贯不放,这种风气不仅流行于安顿死者的墓志铭中,世间也是一样,国史正传亦深受影响。《魏书·裴延俊》传称裴延俊为“河东闻喜人”而不是“正平闻喜人”,《魏书·李宝传》称李宝为“陇西狄道人”而不是“武始狄道人”,《魏书·郑羲传》称郑羲为“荥阳开封人”而不是“荥阳苑陵人”,《魏书·阳尼传》称阳尼为“北平无终人”而不是“渔阳无终人”,都是这种例子。而由于州、郡的分合省并, 北魏时杨氏所居的华阴县已不属司州弘农郡,而属华州华山郡,杨氏族人为标明自己的门第,墓志中仍记为“ (司州) 弘农华阴”或“恒农华阴”[1]。
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唐长孺教授考证认为,北魏时期自称弘农杨氏的杨播一家虽居住在华阴县,不足以证明其出自汉代以来的高门弘农杨氏,杨播先世很可能出自东雍州的杨氏,与以武力著称的豪强“马渚诸杨”可能是同宗;弘农杨氏的杨骏、杨珧在西晋早已被贾南风诛杀绝灭,另一支杨震的嫡系后裔杨修子孙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在刘宋时绝灭。北方的弘农杨氏可能是大姓,马渚诸杨也可能与弘农杨氏本是同族,真伪难辨[4]。
根據《隋書》,隋文帝楊堅出身弘農楊氏,為楊震後代[5]。學者王桐齡認為,楊堅家族出身武川鎮,此地向來為華夷雜處之地;此外,楊堅家族與鮮卑貴族獨孤氏、宇文氏等有聯姻關係,與傳統漢人世族習慣不同。推論楊堅可能有鮮卑血統,為漢胡混血,或是純粹的鮮卑人,偽託世族出身[6]。陳寅恪根據楊堅之母呂苦桃出身山東寒族,不符合世族通婚慣例,認為楊堅家族並非出身弘農楊氏,而是偽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