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东咨议局旧址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清至民国 |
编号 | 6-1019 |
认定时间 | 2006年 |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陵園西路2號烈士陵園內,於1959年10月1日首次對外開放,馆址原为1909年設立的廣東谘议局。
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原址原為1910年建立的广东谘议局。
1911年4月,中國同盟會的黃興在廣州領導起義,同盟會會員溫生才於4月8日持手槍擊斃時任清政府廣州將軍孚琦後被捕,4月15日在諮議局前的馬路被處決,後被中國國民黨安葬在諮議局東側的紅花崗,稱红花岗四烈士墓。1911年4月29日,起義失敗,烈士陳尸於此地,遗骸由同盟會會員潘達微收殮,合葬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并以“谘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為題報道。
1911年11月9日,廣東各界代表在該處宣布廣東脫離清政府獨立,并成立都督府,推選胡漢民為都督。1921年5月,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總統。1925年10月,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由越秀南路的惠州會館遷至此處。1926年1月、5月1日、5月15日、10月15日,中國國民黨在此地分別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第二屆二中全會、中央委員會暨各省區代表聯席會議。1927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國民政府回遷武漢,此地成為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1927年1月,由毛澤東開辦的《政治周刊》在這裡創刊。
1949年後,此地作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廣東省委員會的所在地。1958年5月,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地籌建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由時任廣州市市長葉劍英題名。1959年10月1日,博物館舉行《广东人民革命斗争陈列展览》并首次對外開放。1966年6月,因文化大革命開始,博物館被當局關閉,直至1980年3月才恢復開放。1986年對展出內容作出修改,1987年正式開放。1993年,博物館建築因被判為危房而關閉維修。199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撥出資金修復,1996年重新修復大樓屋面殼體;1996年7月23日,廣州編制委員會批准建立廣州近代史博物館,两块馆牌同一馆舍,内容着重反映1840至1949年广州的政治、经济、卫生、教育、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历史概况。1999年7月27日,廣州近代史博物館確定為第五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確認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2006年被確認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011年时值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广州市人民政府等机关将庚戌新军起义烈士墓、兴中会坟场、广东咨议局旧址三处辛亥革命系列旧址一同进行整饰[3]。2024年5月8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为国家一级博物馆。[4]
博物館分為主樓、荷花池和石橋三部分,主樓占地2500平方米,樓高兩層,屬於磚木、鋼梁柱結構的西方羅馬式議會建築,大門為弧形門廊,正中筑有4根仿歌德式柱。1998年,原通往中山三路的大門被拆除,进出博物館均須使用烈士陵園正門。
展館內設有《近代廣州》大型陳列,陳列分兩部分。
百年風雲展覽設於博物館一樓,主要展示在廣州多次發生的中國歷史重大的事件,并復原1921年孫中山宣誓就任非常大總統時的禮場。
內容分為:
主要介紹廣州各方面的近代發展歷程,內容分為:
根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网站显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以下分馆[5][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