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羅多德(古希臘語:Ἡρόδοτος,約前484年—前425年),前5世纪的古希臘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歷史》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2年7月15日) |
生平
尽管希罗多德留下了《历史》这样的巨著,但关于他本人情况的记载甚少。历史学家仅根据他的作品中的蛛丝马迹以及一些相当晚近的资料(比如10世纪拜占庭的苏达辞书)来推测他的生平。
前484年,希罗多德生於哈利卡那索斯,即現在小亚细亚的博德魯姆,似乎在一次政变失败后被流放,并在萨摩斯島隐居。他好像再没有回去过哈利卡那索斯,但还是在《历史》中表明对自己城邦及其女王亚特米西雅的热爱。在流放中他周游了他在《历史》中记载的各国。他去过古埃及,并从尼罗河南下到阿斯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米亚半岛、黑海沿岸平原、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希罗多德提到了他在斯巴达访问了一个题材提供者,并肯定在雅典住过一段时间。他在雅典认识了伯里克利的家族,并提及了它的演讲家传统。但雅典人并没有把外邦人当作公民:在前444年雅典殖民于亚平宁半岛的图利时,希罗多德成了一位殖民者。至于他是否在那儿去世則无从考知。
在一段时间内他是個說故事者,并口述了不同战役、历史及外邦的故事。他游历了希腊城邦和参加了主要的宗教和体育活动。在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可能正是这一冲突引发了希罗多德撰寫《历史》,他在書中强调只有在一个雅典、斯巴达和各城邦联合的希腊联盟的共同努力下,才可制止波斯帝国的扩张。
作品
Ἱστορίαι一詞原意為「調查」、「探究」,因這部著作的影响,罗马演说家西塞罗评价他为“历史之父”(pater historiae)。但不少历史家和哲学家怀疑希羅多德所记内容的真实性,并称他为“谎言之父”或“欺骗者”。但近期的考古学成果證實希罗多德所記的“历史”大部分很准确。在很多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希罗多德参考了各地或对各个事件最权威的史学记载,然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去辨别真伪,并给与解释。
下面是《歷史》開首第一段:
Ἡροδότου Ἁλικαρνησσέος ἱστορίης ἀπόδεξις ἥδε, ὡς μήτε τὰ γενόμενα ἐξ ἀνθρώπων τῷ χρόνῳ ἐξίτηλα γένηται, μήτε ἔργα μεγάλα τε καὶ θωμαστά, τὰ μὲν Ἕλλησι τὰ δὲ βαρϐάροισι ἀποδεχθέντα, ἀκλεᾶ γένηται, τά τε ἄλλα καὶ δι' ἣν αἰτίην ἐπολέμησαν ἀλλήλοισι. |
哈利卡那索斯的希羅多德在這裏呈上他的調查結果,旨在避免時間將人的勞績沖走,俾希臘人和外邦人的功業不致湮沒,也旨在解釋這兩族人何以發生衝突。 |
后世的编辑把在前430年至前424年发表的《历史》分为9章,以各缪斯的名字命名。前六章大致讲述的是波斯帝国的崛起,从利底亚的克罗伊斯,第一个亚细亚的希腊征服者的故事说起。波斯帝国的创始人居鲁士大帝击败了克罗苏斯并吞并了整个亚细亚。前六章记载到前490年当波斯在马拉松战役兵败于希腊联盟为止。后3章记载的是波斯王泽克西斯一世十年后企图雪耻马拉松战役并再次侵略希腊的事迹。《历史》记载到前479年当雅典在萨拉米海战和希腊联盟在普拉提亚战役再次将波斯击败,并使波斯帝国的国界退回到愛琴海对岸结束。
《歷史》一書有王以鑄的漢譯本,1959年商務印書館初版,1980年代起多次重印。另外亦有徐松岩的汉译本,2008年2月上海三联书店初版。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