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郡,是中国古代的郡级行政区划,范围在今天重庆市和四川省内。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3年2月5日) |
![]() 四川历史系列条目 | |
---|---|
史前时期 前200000﹣前2000 | |
巴国与蜀国 前2100﹣前316 | |
秦汉时期 前316﹣214 益州 武都郡 汉中郡 蜀郡 巴郡 廣漢郡 犍為郡 越巂郡 • 成家 25﹣36 | |
蜀汉 214﹣263 | |
两晋南北朝时期 263﹣581 | |
隋唐五代时期 581 – 965 剑南道 山南西道 | |
前后蜀 892 – 965 • 前蜀 892/907 – 925 •后唐 925 – 934 • 後蜀 934 – 965 | |
两宋时期 965 – 1234 • 李蜀 994 | |
元明时期 1206 – 1660 • 明夏 1363 – 1371 | |
大西 1643 – 1644 | |
清朝时期 1646 – 1912 | |
民国时期 1912 – 1949 四川省 重庆市 • 大清 (通志政權) 1917 | |
共和国时期 1949 – 今 四川省 重庆市 | |
古代这里是巴国的领地。
秦朝时设立郡置,治江州县(今重庆市江北区)。汉朝时,巴郡范围有所扩张,并且从西汉的11县增加到了东汉的14县。
巴郡漢代屬益州。領縣十一:江州縣、臨江縣(莽曰監江縣)、枳縣、閬中縣、墊江縣、朐忍縣、安漢縣(莽曰安新縣)、宕渠縣、魚復縣、充國縣、涪陵縣(莽曰巴亭縣)[1]。
後漢領縣十四:江州縣、宕渠縣、朐忍縣、閬中縣、魚復縣、臨江縣、枳縣、涪陵縣(巴記曰:「靈帝分涪陵置永寧縣」)、墊江縣、安漢縣、平都縣、充國縣(巴記曰:「初平四年,復分為南充國縣」)、宣漢縣、漢昌縣[2]。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巴郡建制連續發生變化。漢獻帝初平六年,劉璋分江州至臨江置永寧郡、朐忍至魚復置固陵郡,原巴郡管轄墊江以北的區域。到了建安六年,永寧郡改稱為巴郡,原巴郡改稱巴西郡,固陵郡改稱巴東郡,並分置2縣為巴東屬國(後來的涪陵郡)。建安末,又從巴西郡分置宕渠郡,原來的巴郡一分為五,範圍大大縮小。到西晋时,郡辖只剩下4县,基本都在今天重庆市范围,仍然以江州为郡治。
巴郡也与蜀郡合称“巴蜀”,至今仍是对四川、重庆地区的别称。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