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地质学中,岩床(sill)是一种侵入在更老沉积岩层、火山熔岩或凝灰岩层之间,或沿变质岩叶理方向侵入的板状侵入体。“岩床”是一种整合型侵入岩层,意味着岩床不会穿过原先已存在的岩层。在高岩浆通量情况下,岩床的堆积将构建成一座岩床复合体[1]和大型岩浆房[2]。相较之下,岩脉则是一种穿过了更古老岩石的非整合型侵入岩板。岩床由岩脉供给岩浆[3],除非在特殊位置,它们形成于直接与岩浆源相连的近垂直岩层中。岩石必须是脆性和断裂的,以便能形成岩浆侵入母岩体的平面,无论是沿沉积层或火山层之间原先存在的平面,还是变质岩中与叶理相关的脆弱平面,这些平面或弱化区域可使薄片状岩浆体的侵入平行于现存的层面、整合型断裂带或叶理。
岩床平行于周围原岩中的岩层和叶理,虽然构造作用可能导致水平岩床随后向近垂直方向旋转,但它们最初可能以水平方向分布。岩床可能会与凝固熔岩流相混淆,但它们之间也有数种不同之处。侵入的岩床将显示周围原岩的部分熔化和融合,在岩床所侵入原岩的两侧接触面,能观察到加热的迹象(接触变质作用),而熔岩流只显示在较低一侧的证据。此外,熔岩流通常会显示有气体逸出到大气中的孔状结构(气泡)。而岩床因形成于地表以下,即使通常在较浅的深度(最多数公里)[4],上覆岩石的压力意味着岩床中几乎不会形成气泡。熔岩流的表面通常也会有风化迹象,而岩床如果仍被原岩覆盖,则通常不会。
某些层状侵入体通常包含有各种重要矿物的岩床,前寒武纪的示例有南部非洲布什维尔德火成杂岩(Bushveld Igneous Complex)、因西兹瓦(Insizwa)等轴铋铂矿、“大岩墙”(GreatDyke)铬铁矿,美国苏必利尔地区的德卢斯侵入杂岩(Duluth Complex)和斯蒂尔沃特县火成杂岩;显生宙的岩床通常较小且复杂包括苏格兰拉姆岛的橄榄岩杂岩[5]和格陵兰岛东部斯卡尔加德火成岩杂岩(Skaergaard igneous complex),这些侵入体通常含有一定丰度的金、铂、铬和其他稀有元素。
尽管本质上是整合的,但许多大型岩床侵入层序内的地层水平已发生改变,侵入体的每个整合部分都由相对较短的墙状岩段连接起来。此类岩床被称为“海侵”岩床,例如暗色岩床(Whin Sill)和卡鲁盆地(Karoo basin)内的岩床[6][7]。随着3D地震反射数据的使用,沉积盆地中大型岩床复合体的几何结构变得越发清晰[8]。这些数据表明,许多岩床整体呈碟形,其他许多岩床至少已部分海侵[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