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崎片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岡崎片段(英語:Okazaki fragment)是DNA複製過程中,一段屬於不連續合成的延遲股,即相對來說長度較短的DNA片段。名稱源自1967年最早發現團隊的領導者-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岡崎令治與岡崎恒子夫妇的姓氏。其團隊在研究大腸桿菌中噬菌體DNA複製情形時發現此現象。
![]() |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2月6日) |

岡崎片段之所以存在是因為DNA聚合酶無法在樣板DNA的5'端往3'端的方向上合成DNA,因此只能反向合成在樣本DNA上產生了許多以3'到5'方向合成的岡崎片段(建立的片段與樣本DNA方向相反 故依舊是5'往3'),岡崎片段指的是由DNA聚合酶I將DNA上的RNA引子校正成DNA後的片段,而後岡崎片段再由DNA連接酶將其黏合。在前导链(領先股)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在后滞链(延遲股)上则是不连续的。
細菌體內的岡崎片段長約1000到2000個核苷酸,真核生物則約150到200個核苷酸[1]。 对冈崎片段的仔细研究表明,与前导链的头几个一样,每一片段5'端的头几个核苷酸均是核糖核苷酸,因此DNA合成是由RNA引导的。这些引物在片段连接之前被外切酶去掉,产生的间隙由DNA填补。用RNA引导DNA复制的原因很可能是出于保证DNA复制的高忠实性。
參考來源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