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尖山葉足蟲(學名:Jianshanopodia decora)是尖山葉足蟲屬(學名:Jianshanopodia)的模式種兼單型物種,為大型的葉足動物,長約22公分。此物種是在位於中國昆明的雲南其中的Helinpu Formation發現的。[1][3]嘴位於身體的末端,擁有一對大的前附肢,配有一系列的楔狀(cuneiform)板。身體至少有九個分段,且每個分段都一定會有一對附肢(此指的附肢是腳部,而不是頭部的前附肢)。背部有兩排的小突(tubercle)。尾部是由一個較大的葉足和兩個比較小的葉足組成的。[1]身體內有圓柱形的腸道。[4][5][6][7][8][9][10][11] 很像現今的有爪動物。[3]
命名
是由在中國的一座小山,名為尖山(Jianshan),也就是發現此物種的地方,和podia是足的意思。decora,有美麗之意。[1]
身體
身體主要分成三個部分:頭部、身體和尾部。頭部包含了一對有明顯的皺紋且短而粗壯的前附肢,長約4公分,位置是在頭部的側邊。在前附肢中的楔形板的的最前面可以觀察到一隻小型的Bradoriida化石,從楔形板的方向和Bradoriida的位置點來看,它很可能是捕獲的獵物,證明了尖山葉足蟲有捕食的能力。身體至少會有9至12個節,往後的節段越變越窄。在發現標本都表現出粗壯的、稍三角形的附肢,可能從每個節的兩側向腹側突出。附肢的形狀都很相似,但越後面附肢的長度減短。 兩排突出的小突位於從附肢的連接處到末端。附肢最顯著的特徵是從從小突凸出的樹狀或片狀結構。這個樹狀結構有五個向外的分支。第一個分支上長約1公分,朝向尖端時寬度逐漸變細。第2、3、4、5對分枝都從第1分枝的側緣伸出,它們之間的距離幾乎相同,長約3毫米。附肢的尖端挺尖銳,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在末端的爪子是否存在。[1]腸子的結構似乎由一個短的、可擴張的口管組成,通向一個漏斗狀的咽部,該咽部被前附肢的連接點包圍。咽喉裡有不規則的皺紋,可能裡面有肌肉。咽部中部有一團突出的圓形結構,此結構類似類似緩步動物的咽齒。腸道似乎貫穿整個軀幹可是肛門的存在沒有證據表明,在大多數標本中,兩排帶有內部吻合的突出、深色、腎形結構位於腸道的兩側,但很難證明那是什麼。[1][3]
分類
| |||||||||||||||||||||||||||||||||||||||||||||||||||||||||||||||||||||||||||||||||||||||||||||||||||
是指美麗尖山足蟲和大網蟲屬 |
當初Liu等人將此種歸類為葉足動物,[1]之後Dzik在2006將此種西伯利亞蟲和大網蟲和此種從新分類,提出不是葉足動物的假設。[2]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