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县(維吾爾語:جىمىسار ناھىيىسى,西里尔字母:Жимасар шянь)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81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5.5万人。吉木萨尔是蒙古语,意为“沙砾滩河”。吉木萨尔县位于阜康市之东,奇台县之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县,称孚远县。1952年改名为吉木萨尔县。境内有车师后国、別失八里古城遗址。
历史
汉代建随着西域都护府,在天山南北开始屯田。东汉永平十七年(74),汉政府派戊尉耿恭统领数百人屯田于今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 唐贞观十四年(640),唐政府在今吉木萨尔县境内设立庭州,辖东至蒲类海(巴里坤湖),西至石漆河(精河),北临沙漠,南依天山的广大区域。建州初,设金满、蒲类、轮台三县,州治金满城,后增西海县,庭州辖四县。金满县在今吉木萨尔县境内,下辖两个乡,县与州同治金满城。长安二年(702),武则天升庭州为北庭都护府,府治北庭城(金满城),为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而金满县的建置随着都护府建置规格的升高而撤销。景云二年(711),北庭都护府升格为北庭大都护府,下设2个都护府,23个都督府,辖伊州、西州、庭州三州,成为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管理天山以北东起蒲类海,西至咸海广大地区的军事政务,受其节制的军队有十万余众。
- 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济木萨巡检,管理民屯粮食收支、监放军粮与地方防务。
- 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政府开始在济木萨屯田,设屯田绿营兵775人,屯田2万亩。
- 乾隆三十七年(1772),纪昀、余永斋等到济木萨勘定提督后营兵驻防地,看到北庭故城毁坏严重,无法修复,故放弃。于是在济木萨修恺安城。并先后在济木萨境内沿官道修筑育昌堡、时和堡、惠徕堡,内设参将、守备、千总、把总衙署,经营屯田,管理卡伦,并分驻提标绿营兵千人防守。其在军政上受乌鲁木齐提督统领,民政上归镇西府奇台县管辖。
- 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政府撤销济木萨巡检设县丞,隶属迪化州阜康县。县丞辅佐知县管理四十里井以东至白杨河、大泉之间的民政。
- 光绪二十年(1894)重建恺安城,改名孚远城。
- 光绪二十八年(1902),济木萨县丞升格为县,以城名为县名,名孚远县,治所孚远城,隶属于镇迪道迪化府,后隶属于迪化道。
- 1954年2月,更名为吉木萨尔县。
唐代诗人岑参曾赋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的“輪臺”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城北11公里处的“北庭故城遗址”,系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人口
2020年末,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为153197人。[3]
地理
吉木萨尔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高山雪岭,北部为卡拉麦里山岭的低山残丘,两山之间是山前倾斜平原和低缓起伏的沙丘,最高点是二工河源头的雪峰,海拔500米。南部山区为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四季常青。中部平原是重要的農業區,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牧沙漠。境内有主要河流10条,由西向东为二工河、西大龙口河、大东沟河、新地沟河、渭户沟河、东大龙口河、牛圈子沟河、吾塘沟河、小东沟、白杨河。
属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861.1小时,年平均气温7.0℃。平原无霜期170天,山区无霜期145天左右。
行政区划
交通
- 335国道过境。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